民族地区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是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而乡村是民族地区生产发展的“起锚地”,也是民族文化绵延的“继承地”。作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民族地区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仍存在脱贫基础不稳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内生动力不足等痛点。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加快改善乡村整体面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本文从产业为基、教育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为先、治理为要,多举并措解决民族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力求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路径支持。
一、产业为基,筑牢物质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民族地区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无法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因此,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加快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既可以将零散的产业扶贫项目转移到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推动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兴旺。也可以把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纳入到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中,并与当地主导产业规划、乡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通过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节事活动,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教育为本,强化人才队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缺乏支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办学质量较差、教师队伍短缺,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完善义务阶段办学条件设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直接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整体素质,积极培养乡土人才。同时,要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引进一批懂市场、懂技术、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吸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三是依托发达地区进行智力和人才对口支援支持,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三、文化为魂,树立文明乡风
文化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融合发展,铸就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保护文化载体,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做好传统民族村寨的规划与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要通过思想引领提升乡风文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强化村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要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与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
四、生态为先,优化环境治理
良好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农村最大的优势,生态振兴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可耕种的耕地面积较少,长期以来生产方式粗犷落后且毁林毁草进行开荒的行为使得生态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要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协调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同时依托地方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民族地区保护生态和经济利益双赢的发展目标。
五、治理为要,创新多元管理
治理有效、社会有序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首要保障。提升治理效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组织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优势,提升引领功能,以过硬班子推动乡村振兴。而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民主协商机制、责任共担机制等激活农民内生动力不仅可以为乡村治理注入活力,还能从根本上保护村民的利益、权益,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首要受益者和责任人。当然,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社会资本、旅游者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才能发挥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和治理体系最优化。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核心要务。从产业为基、教育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为先、治理为要等方面着手,必将促进民族地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王辉,史冬菊,系湖南师范大学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本文是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25);
指导老师:王兆峰,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来源:红网
作者:王辉 史冬菊
编辑:戴科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2022/04/11/1110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