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红色经典大家讲丨十大经典红色故事:两盏马灯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溆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编辑:戴科 2021-09-02 09:14:1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3_副本.png

两盏特殊的马灯。

在灯的家族中,马灯是当之无愧的伟丈夫。

在湖南溆浦龙潭,如今还保留着两盏特殊的马灯。不是这两盏马灯的构造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这两盏马灯的主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朱毛”旗下的两员虎将,是红军长征过龙潭的两位将领——萧克和王震。

萧克用过的那盏马灯,存放在龙潭镇向家冲村向氏宗祠,王震用过的那盏马灯,存放在阳雀坡村五号院内。

红军长征时期,萧克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1935年冬月,红军长征过龙潭,在那艰苦的峥嵘岁月,红军首领不会居住在一起。据龙潭的老人们亲眼所见,任弼时住龙潭正趋书院,张子意居云盘山,萧克住向氏宗祠。

萧克的那盏马灯是由当时向氏族长向泽余送给萧克将军的。萧克接过马灯,如获至宝,动情地对向泽余说:“向家祠堂不愧是向警予劝学讲学之地,对我们红军这么热情,如有向姓子弟愿当红军的,我们全部接受。”

萧克临走时,听过向警予讲学的向基初等二十多名向氏青年,跟随萧克当了红军,让萧克将军喜出望外。离开向氏宗祠的那天早晨,萧克将军大声说:“我们的队伍只是暂时离开这里,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我们还会回来的。”

向泽余在临终前交代族人三件事:不能忘了向警予到我们向家劝学讲学,不能废了我们向姓捐资助学的好传统,不能丢了萧克将军用过的那盏马灯。

八十多年过去,萧克将军用过的那盏马灯和那张办公桌依然保存完好。如今的向氏族长向祚凡说:“在我们向氏族人的心目中,向氏宗祠就是红军祠,萧克将军用过的马灯就是光明灯。我们不仅建起了陈列室,还编写了一本专辑《向家冲,中国一个红色村落》。目的就是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激励后人不忘本。”

龙潭镇阳雀坡红色古村(亦称抗战古村)不仅有将军岩,更有将军马灯。将军岩是三个王姓将军共享的,但那盏马灯却是王震将军专用的。

1935年冬月的一个夜晚,王震率一大队人马来到阳雀坡,为了不惊民、不扰民,王震反复交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亲自把马拴在黎明桥的木柱上,几个红军战士弄来一些鲜嫩的竹叶与树叶供马吃,以免饥饿之马发出惊人的吼声。

那一夜,王震率红军将士和衣露宿在将军岩边和黎明桥上。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阳雀坡的百姓便发现村里来了红军。王震在与村里两位长者的交流中得知,阳雀坡大都是王姓人。王震便讲起了“三槐堂”的历史典故。两位长者一听“三槐堂”,便猜测眼前的这位将军也姓王。王震笑呵呵地说:“‘三槐堂’是我们王姓人的堂号,也是我们王姓人的荣光。天下王姓是一家,天下穷人也是一家,今天碰上家门了,幸会幸会。”两位长者便是株木村原支书王身成的父亲和阳雀坡王喜明的祖父。

二老把王震带去的人马接回家,热情款待,安排食宿,还端出了阳雀坡有名的杨梅酒和阳雀坡茶。王喜明祖父说:“王将军喝了我们的杨梅酒,今后我们的杨梅酒就可以叫将军酒了。”王震接话:“将军有好有坏,叫红军酒好,红军是红的,杨梅也是红的。”王震将军与阳雀坡百姓谈得很投机,其乐融融。

阳雀坡的五号院,又叫聋东大院。院后叫聋东冲,靠山很牢固,山势很婉约。王震虽然只在屋里住了两晚,可王震用过的那盏马灯传了三代人。王氏族人视马灯为圣物,睹物思人,看到这盏马灯,仿佛看到了红军长征过龙潭的感人场景,仿佛看到了李宗海、张良柳、谌建秀等龙潭300多青壮年参加红军的威武雄姿。

(选送单位:溆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来源:红网

作者:溆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编辑:戴科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2021/08/31/100979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