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红色经典大家讲丨十大经典红色故事:一帧老照片背后的家国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麻阳苗族自治县史志研究室 编辑:戴科 2021-09-02 09:1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_副本.png

1938年5月,滕代远(右)和他父亲滕国权在延安的合影。

有一张拍摄于1938年的黑白老照片,承载着一段有关父子情深、家国大义的历史记忆。

1923年秋,麻阳苗乡有一位深明大义、勤于耕作的老农民,不顾家人反对,把家中独子送到常德求学,以期光宗耀祖、光大门楣。孰料儿子负笈离家,竟然15年渺无音讯、不知生死。老人四处打听儿子的消息,得到的大多是噩耗。老人常以泪洗面,以化烧纸钱寄托思念。他也时常半夜惊醒,不停念叨:“我的龙兆儿啊......”这个叫龙兆的青年,就是滕代远,老人是他的父亲滕国权。

滕国权哪里知道,儿子滕代远早已选择了一条超越家庭、超越亲情的革命道路。1938年,全面抗战烽烟迭起。这年初,滕代远挑起了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担子。

已入知天命之年的滕国权更加思子心切,老人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一位从西北厌战归家的同乡告诉滕国权:“你家龙兆没有死,在延安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啦!”滕国权喜出望外,典当了几亩水田、东挪西借,凑足盘缠,决意去延安看望儿子。从麻阳到延安,关山万重,又逢乱世,对一个老人来说,是何等的挑战!而他却说:“见不到我崽龙兆,我闭不了眼啊!”

1938年4月初,滕国权带着一家人的牵挂,从麻阳出发,辗转月余,行程两千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终于经长沙、武汉、西安,到达延安。

5月中旬的一天,在中央军委参谋部的门前,一个清瘦老人以浓厚的麻阳口音,试探着问道:“我崽龙兆是在这里吗?”他看到警卫一脸疑惑,接着说道:“就是滕代远,我是他爹。”警卫员顿时瞪大了眼睛,连忙跑去报告。滕代远做梦也没想到,老父亲会突然出现在延安,心中惊喜万分。而老父亲亲眼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哭了!他的“龙兆儿”真的还活着!15年前那个书生意气的后生小伙,变成了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抗战将领。父子相视无语,只有手紧握不放。

在自己住的窑洞里,滕代远用自己微薄的津贴,买来一只老母鸡,亲自下厨为父亲“接风洗尘”。按照家乡的规矩,他把鸡头、鸡尾和鸡胸都夹到了父亲碗里。父亲边吃边看着儿子,笑着,说着,似乎总是看不够、说不完!

第二天,滕代远就带着父亲一起去大食堂吃饭,跟普通战士一样,吃窝头、咸菜、小米饭。

滕国权千里寻亲的消息不胫而走,登门看望的人络绎不绝。他成了延安所有背井离乡的共产党人的“父亲”。此事也惊动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他亲自写信邀请滕国权到他家里去做客。在毛泽东家里,让滕国权惊讶的是,陈设如此简陋,仅有一个土炕、一架书柜、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而已!由于毛泽东临时有事,就委托李富春代表他陪同滕国权吃饭。席间,李富春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问候,使滕国权倍感亲切。

滕国权在延安住了20多天。看见了黄土高原的贫瘠,体会了小米饭、黄水汤的艰辛,目睹了共产党人的“穷”与“苦”。但在这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眼里,延安的天是不同的,是自由民主之家,是播种希望之地。“儿子是干大事的人,我不能拖累他!”本着这样的想法,滕国权提出要回麻阳老家去。纵然滕代远心中万般愧疚与不舍,但却明白了父亲的大义与苦心。

父亲要走,拿什么相赠?滕代远翻箱倒柜,找出2元边区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布袋,苦笑着对父亲说:“这些您老带上,不要嫌弃。”毛泽东听说后,再次亲笔写信,委托李富春代表自己赠送滕国权10块大洋和一个皮箱子。此后,滕国权逢人就说,在延安得到了毛主席关心,又看到了儿子,死也值了。

送别前,滕代远知道,革命路途凶险,父子别后,不知何年才能再见。于是,他请人在他住的窑洞前,为他们拍了一张合影:滕国权安详端坐,滕代远一身戎装站在父亲身后,另一边站着警卫员。不曾想,滕国权返乡数年后与世长辞。这次父子相逢竟成最后一见,这张合影竟成父子情深的最后见证!

此后的岁月,滕代远怀揣着这幅珍贵的照片,怀揣着天下所有“父亲”的夙愿,南征北战。而这张照片也为后人留存了一段有关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红色佳话。

(选送单位:麻阳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来源:红网

作者:麻阳苗族自治县史志研究室

编辑:戴科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2021/09/01/101011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