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文化园。
织女湖。
红网时刻通讯员 洪思薇 报道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名单,23个县市区入选,衡阳县在列。发展全域旅游,衡阳县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经验?
衡阳县地处湘江中游,“天下南岳”衡山之南,位于大湘南旅游板块、湖湘名人文化休闲带、“大南岳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域。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三大战略,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围绕“山、水、人、文”四大资源,打造“名人故里文化游、田园风光体验游、自然山水休闲游”三大产品。
近年来,衡阳县先后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湖南省第三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等荣誉,着力打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区、大湘南全域旅游示范区、湖湘文化旅游强县。
万源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从2017年开始,衡阳县每年投入涉旅资金10亿元,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活力。科学编制了以《衡阳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衡阳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为核心,船山文化园、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玉麟文化园、黄门寨地质公园等重点景区为支撑的旅游规划体系。
衡阳县整合县域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构建“蒸阳十景”全域游览体系,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1个,打造多个省级文旅品牌。
在产品供给上,衡阳县以彭玉麟故居为依托,打造“千年渣江、雪帅故里”,沿线开发石市丹霞山、宇石禅寺、万源湖,形成“古镇禅寺、丹山碧水”文化山水核心旅游景区。推进旅游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电商”“旅游+扶贫”“旅游+农业”工作深入人心。
库宗桥油菜花种植基地。
为强化区域合作,衡阳县融入“三线”(湘中湖湘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南寻根祭祖精品旅游线、湘江生态精品旅游线)“一圈”(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在交通上健全交通路网,修建旅游道路12条、旅游风景道47.6公里、通景公路380余公里,构建了“一带一环”全域旅游交通圈;完善公共服务,建立覆盖县域的三级(县城、乡镇、景点)旅游咨询体系,构建“智游衡阳县”平台,三年新建、提质旅游厕所76座。建成景区自行车道、汽车道、游步道120公里、生态停车场4万平方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6个,引进民宿、餐饮店及农家乐100余家,床位数达18971个,旅游承载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衡阳县坚持“创品牌、拓渠道、做活动”三管齐下,构建全域旅游精准营销体系。创新文创旅游产品,实施《衡阳县文创旅游商品开发方案》,开发“蒸阳印象”纪念品、“蒸阳味道”土菜品牌、“蒸阳有礼”名优特产、“蒸阳好梦”住宿品牌等全产业链旅游要素品牌体系。
在营销宣传上,衡阳县与湖南海外旅行社等国家、省、市旅行社加强合作,推介名人故里文化游、田园风光体验游、自然山水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了“中国·衡阳国际船山文化节”“湖南省首届油菜花节”,持续开展“船山文化夏令营”“界牌火灯节”“乡村音乐会”“渣江赶二八”等文旅节会活动。讲好衡阳县故事,不断提升“船山故里·传奇衡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衡阳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对蒸水河、武水河的景观水系建设,以及山塘湖泊的统筹整治,全域环境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49.9%,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全域旅游带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发展动力强劲的实力之县、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之县、县域特色突出的文化之县、幸福氛围浓厚的和谐之县、山水灵气充盈的生态之县,正崛起于湘南大地。
来源:红网
作者:洪思薇
编辑:戴科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