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里沅江·酉时丨夕阳西斜 各族村寨同起炊烟

来源:红网 作者:龙腾 编辑:石凌炜 2019-08-27 16:35: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千里沅江,刻画怀化地域的水色与风光,绝美且灵动;孕育五溪之地的文脉与风俗,源远而留长。千年遗存的高庙文化、稻作文化、民俗文化、水运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文化令人称绝。时轮井然,光阴宽绰,今天再于千里沅江中打捞十二时辰,给怀化以时空坐标,带你读懂这里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龙腾 怀化报道

QQ图片20190827122652_副本_副本.jpg

夕阳下的地笋苗寨。

a60bb329e34a8d7dd7238ae33ffccf6.jpg

横岭侗寨,水中嬉戏的孩童。陈敏捷 摄

傍晚的天空,色彩变换,从橘黄到玫瑰,再至紫色、蓝灰。沅江之畔的各组村寨,掩映在夕阳的树影中,不约而同,依稀炊烟袅袅升起。穿着侗锦(侗族服饰)、“呕欠”(苗族服饰)、五色衣服(花瑶服饰)的人们,或荷锄而归,或担水烧火,或玩闹戏水……

五溪之地,汉、侗、苗、瑶等51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着,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婚嫁等民族民俗文化。而那黄昏的炊烟,最是那一抹淳朴无杂的烟火气。“千里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黄金走廊”,他们怎会缺席。

源起大河 日暮黄昏炊烟升

微信图片_20190827143058_副本.jpg

农耕形成村镇,才能进一步发展出文明。姚镔 摄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农耕是早期文明的基础,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耕形成村镇,才能进一步发展出文明。

能够提供的农业用地是人口聚居的基础,怀化独特的山水,为大量少数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武陵山横亘于西北,雪峰山矗立于东南,险峻山脉和穿流其间的河流,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就演化出多彩的民俗文化。

201505221650593341_副本.jpg

日暮,古村,炊烟起。

酉时,又称日入,对应17:00-19:00,《庄子·让王》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此时,夕阳西下,炊烟四起,千里沅江迎来了一天中最有烟火气的时刻。

ef167668a6afd8c70c7c7e839758e00.jpg

侗族,吹芦笙迎客的老者。陈敏捷 摄

df8bddcc02810725e48dee68f20fc2d.jpg

地笋苗寨民俗表演——新娘挑水闹新婚。陈敏捷 摄

3693315_1405003782LTLu_副本.jpg

山背花瑶。心旺 摄

有“天籁之音”美誉的侗族大歌,流传2000多年的侗族传统民间乐器——侗族芦笙,编制工艺独特的通道侗锦;有“原生态民族音乐活化石”之称的靖州苗族歌鼟;花瑶族人世代相传的溆浦花瑶挑花……都是怀化的瑰宝。侗乡苗寨的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以及各民族的凉亭,建筑精美,风格各异,令人心驰;侗族的踩芦笙、大戊梁歌会,苗族的跳香,侗苗的年俗、婚俗,花瑶的挑花,令人神往。

五溪之地 遇见最美民族风

327d44946bf77818ed29e24d4c345d6.jpg

傍晚的皇都侗文化村,霞光绽放,夜色渐起。

芦笙嘹亮,鼓楼吱呀,说着侗语的孩子们惺忪可爱,伴着丰茂的芦花和忠诚的黄狗守望已久。侗族神韵,在这里无限延伸。行走侗寨,不得不感慨,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民族。沿着宽阔的石板路走向侗寨,映入眼帘的是秀丽的寨门与高耸的鼓楼。

过横岭村,沿途经过弧形风雨桥——迴龙桥。陈敏捷 摄

侗乡山寨,无溪(河)不花桥。通道的风雨桥,极具侗族风格。是桥非桥,气势磅礴,横跨两岸,既起到桥梁的作用,与人方便。它具有象征意味,给侗族人民保一方平安,是侗民眼中的“福桥”。风雨桥同时也是廊,可避风挡雨、遮阴避阳。

驴眼.jpg

锦上红颜。驴眼 摄

“苎幅参文秀,花技织均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侗族姑娘手里梭子飞快地转动,彩色的织线被密密麻麻织在一起,生成纷繁的几何图案。这就是侗锦,古称“纶织”,是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侗锦起于春秋,传承至今,如今走在侗族的山寨里,女人的头帕、衣裙、晒在太阳下的被子,到处都是这神秘的纹样。

QQ图片20190827122722_副本.jpg

夕照地笋苗寨。李建峰 摄

4158627b756edc849e6449ee009b6e2_副本.jpg

依山错落的吊脚楼下,一只白色的小狗在家门口张望。恬静的苗寨仿佛油画一般。姚冶 摄

靖州,是中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苗族和侗族人口占总人口5成以上。花衣苗团寨建筑的典型布局,是因山就势、顺坡而建,左右比翼、前后参差的吊脚楼群;中间平坦宽阔处,是大家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井、塘等共用设施分布区。以地笋苗寨为例,共120户,约670人,但因为吊脚楼是依山而建,乍一环视整个寨子,却不觉得有百余户人家。

微信图片_20190827150556_副本.jpg

五六个穿着苗装的半大孩子坐在板凳上,跟上了年纪的阿娘学唱歌鼟。姚冶 摄

这里流传着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的独特花苗民歌——歌鼟(Teng),相传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苗族没有文字,唱歌就是我们平时跟人沟通的主要方式。”苗族歌鼟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龙景平说。吃饭有饭歌,喝茶有茶歌,喝酒有酒歌,担水有担水歌。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靖州的苗寨,不妨走进村民的家里,和大家一起喝油茶、聊闲天,歌鼟入耳,苗语轻快,这个地方定会让你再难忘怀。

梦幻山背(山背梯田)   魏荣光 摄_副本.jpg

山背梯田。魏荣光 摄

驴眼_副本.jpg

花瑶送亲队伍穿坡而过。

在怀化山背,最有魅力的不是山上的梯田,而是花瑶的女人们,她们个个披红着绿,火辣抢眼,从头到脚都装扮得色彩鲜艳,明丽动人。身上最韵味的是挑花,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穿蓝色浅白色圆领衣,腰系五彩花布带,下穿挑花筒裙,脚扎挑花绑带,鞋袜也挑有花。

山背梯田之秋景  摄_副本.jpg

梯田上的花瑶姑娘。

花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挑花就是他们记录的方式,早有沈从文赞誉其为“世界一流的挑花”。从古至今,花瑶人与自然为伴,在延绵大山深处过着古朴简单的耕种生活。大自然也给予了热爱生活的花瑶女性无限的挑花创作灵感,加上与世隔绝的深山生活也让他们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得以完整的保存。从一针一线、花纹图案、色彩搭配,你可一眼进入他们的生活情境,进入那专属的“时尚”领域。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夜幕降临,天似穹庐,白天的生活已经结束,夜空之下,千里沅江的故事仍在继续。下期,咱们接着说。

来源:红网

作者:龙腾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2019/08/27/58734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