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与汽车首次相遇 车外人惊呼“马路怪物”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赵颖慧 编辑:见习编辑:杨清 2014-12-12 09:19:51
时刻新闻
—分享—
  “四轮铁家伙”“水牛婆”“一个在马路上跑的怪物”,这是93年前,汽车给部分长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但没过多久,爱赶时髦的长沙人对汽车大有好感。人们嫌弃慢船,坐上风驰电掣之车,来往长沙与湘潭,长潭公路上“无不乘车拥挤”。
  
  与长沙车展上各类豪车相比,汽车落地长沙,最初面目是公共交通。而当时有人花钱坐车看风景,有人包下汽车到处旅行。他们男女混坐,“男女不再授受不亲”,汽车衍生的汽车文明,也形塑着长沙人的现代意识,延续至今。
  
  文/本报记者 赵颖慧
  
  初见汽车感到恐惧
  
  “水牛婆”“一个在马路上跑的怪物”
  
  1921年10月1日,长沙城浏阳门外,一群人围着两辆四个轮胎的“铁家伙”,呼声震天。
  
  铁家伙是法国新式汽车。民国进入第十年,长沙市民在城外第一次见到了不要用人拉的“车子”。汽车是长潭龙骧汽车公司所创,用来试路。试的这条路是我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长潭军路(即公路),从长沙到湘潭,全长50公里。
  
  试行的两辆汽车每部可坐5人,两辆汽车分头试驶。一辆往返浏阳门与豹子岭之间,来回十二次,“各界来宾及妇女幼孩试乘”,用来观光。一辆从长沙驶往湘潭,当时试乘的人不是普通的市民,这辆车载着总部军务处长刘笃前、前造币厂厂长高契于、汉口利通公司总理、法国人嘉时,司机陈某等人8点40自长沙出发,“车轮一动,呼声震地”,《大公报》记者感叹,“固前此所未曾见,无怪乡人之视为奇事也。”
  
  后来,从湘乡赶往长沙看汽车的乡人被吓得不轻,他回去后神色慌张地告诉自己的亲戚,他看到一个怪物在马路上跑,“轰轰昌昌,呀马武昌,眼睛子鼓鼓哩,好像个水牛婆一样,赫得我对地下一估(蹲)”。车内人的感受却大不一样,参与试乘的市民吕云孙称,坐在这辆车上,“直飘飘乎欲仙矣。”
  
  当天10点零5分,车辆到达湘潭对河的盐码头,仅花了一个多小时。法国人嘉时告诉吕云孙,将来公共汽车有三种:一是可坐三十六人,二是可坐二十四人,三是可坐十八人。“公共交通”是汽车文明落地长沙的最初面目。
  
  等到1930年代末,十多岁的黄永玉第一次看到汽车时,很惊讶,但内心平静:“汽车是一个点,很快就到了跟前。”
  
  试行之后反应热烈
  
  “无不乘车拥挤”,有钱人还独包汽车
  
  有心者会留意到,第一次在长沙境内出现的汽车上,坐着汉口利通公司的总理。据称他是来和龙骧汽车公司谈判合办长潭客运的。
  
  两者最终达成合作,利通公司负责提供部分客车,龙骧汽车公司负责部分经营事务。于是长潭路试车一年之后,1922年8月,就有10辆客车奔波在长潭公路上。每天上午7点到下午7点,满座即开,风雨无阻,单程费时一小时二十分,“座位宽舒,沿途风景空气,尤宜暑日旅行。”
  
  市民反应热烈,龙骧公司的车供不应求,“无论何时何地,无不乘车拥挤。”“有久待始得乘车者,有久待不得,废然折回者。”(1922年10月《道路月刊》)
  
  1924年4月,龙骧公司主任董事高霁在股东大会上报告称:“20个月,坐车人数达33600余人,平均每月坐车人数计1680余人,所收车资约55480余元,平均每月车资约2770余元。”
  
  而当时一辆车的价格“大者不过八九千元,次者四五千元,又次者约三千元。”龙骧公司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高霁还提到,阔绰的有钱人出行不在乎车费多少,“情愿独包汽车,”当时最高价的六人车是九块钱,想坐多远就坐多远。部分人全因好奇,不惜花费一块五角,乘车游览长潭路,还有人“因事务上之关系,往往不惜车资。”
  
  汽车进入长沙,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车上有男有女,不可能分设男厢、女厢或者男座、女座。久而久之,男女混坐,习以为常,“男女不再授受不亲”,当时有歌谣描写时髦女性,“戴了钻石戴珠花,不坐马车坐汽车”。现代意识随着汽车文明的渗入,逐渐养成。
  
  城外热闹城内冷清
  
  城内可租汽车,但柏油路少人力车多
  
  上个世纪20年代初,长途客运只在城外,城内仍是人力车的天下。
  
  当时长沙街狭路窄,东通西不通,南通北不通,多为死街闭巷,路上驶过的有人力车、板车、东洋车,没有汽车。直到1928年,街道修宽,环城及沿河马路次第修成,逐渐出现私用汽车。
  
  1933年,市民谭常闿、唐德才等人集资2万,创办开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公共汽车2辆、小包车2辆,1934年5月15日开业,这是长沙出租汽车之始。
  
  当年长沙市民坐着有美制“福特”轿车、篷车,每车可容六七人,每小时租价3块光洋,行车线路是“西湖桥经天心阁,沿环城马路到达北门口,再转小吴门至中山路江边”。
  
  轿车还可出租用来结婚迎亲,每次银元20元,司机还有红包拿。但当时的环城路还是泥沙路面,灰尘漫天,路旁商店住户颇有微词。开明公司一咬牙,出资铺了环城路中间的一段柏油路。
  
  柏油路铺好后,诸多商铺、酒家沿街落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人口不过三十万之湘城,而每年啤酒汽水之消耗乃至十余万元以上。”
  
  尽管如此,市内狭窄的街道,依然阻碍了公共汽车的发展。1934年,狭小的城区内,人力车为主。小包车穿梭在3000余辆川流不息的人力车中,显得格外扎眼。
  
  1938年,日军临近长沙,湖南当局征调11辆公共汽车充作军用,开明公司剩余车辆及器材均毁于“文夕大火”,其他民营公司也损失惨重,长沙城内的汽车业陷入停滞。
  
  (参考文献:湖南《大公报》、《长沙市志》、《道路月刊》、《湘城访古》、《修志心得》等)
  
  延伸
  
  汽车抢了生意,长沙人力车夫捣毁汽车
  
  1946年,中断8年的开明公司恢复了营业,并于当年6月21日,增辟行车线路。此次,曾经相安无事的汽车和人力车,爆发了一场震惊长沙的“砸车事件”。
  
  人力车工会早已听闻开明公司要增开线路,早早向市政府“请愿”,要求暂令开明公司停驶,据6月22日《大公报》报道,20日市政府召开了调解会议,一致决定,“开明公司试行环城马路延期至七月一日,原定二十一日之试行环城马路一节,决请停止,城内原开行之汽车八辆,减为三辆。”然而,开明公司谭经理复函称,“迟至七月一日开驶,亦夜长梦多。”
  
  6月21日,开明公司的两辆汽车行驶环城马路新线时,早有准备的全市3000人力车夫即时罢工,前往阻挡汽车行驶,在南门口、水风井、如意街3处地段,捣毁汽车10辆,并高呼,“只打车。不打人,司机、售票员、乘客都下来。”
  
  此次冲突,警察开枪打死在西区警察局前坪砸车的工人4名,伤5名。工人打伤警察4人,将被打死的工人尸体抬至开明公司,要求赔偿损失。湖南省主席王东原为平息事态,拨法币300万元作死难的工人抚恤安葬费,并允查明开枪凶手。工人遂复工。
  
  9月24日,长沙人力车工人捣毁汽车案终审判决:人力车工会理事长凌云卿、理事廖鹤鸣各判处3年徒刑;其余被告10人,亦被判刑。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赵颖慧

编辑:见习编辑:杨清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4/12/12/35473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