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是一个汇聚了56种少数民族的多彩福地。当我们对春节已经意兴阑珊,在大山深处,传承了千百年的“年味”还远未褪色。
倘若不是亲身前往,很难想象就在这与你同饮这三湘四水的湘楚之地,还会有如此多如璞玉一般可爱的地方和人们。她们家的年味儿,平凡得没有丝毫造作,却神奇得令人心动。
第二篇
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楸乡
主人公:龙梅香,26岁,高山花衣苗
>>>第一篇: 土家过完“赶年”再“抢年” 凌晨开始吃年饭
第三篇:侗寨里有咿呀的侗戏,还要“抢客”过春节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冶 湖南怀化 报道
进了寨门往里走,过了一座木桥,顺着条摇着芦苇的小路再拐个弯往上,就到了梅香的家。这里是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地笋村,是个坐落在湘贵边陲,有千余年历史的古苗寨。
梅香说,自己从外村嫁来之前,曾经来过这里。在经过寨口的吊脚楼时,一位正在熬油茶的陌生阿娘抬眼看到梅香,既不问她是谁,也不问是打哪来的,就将她热情地迎进屋里,又端来热腾腾的油茶。木质的吊脚楼在山腰上轻轻冒着炊烟,显得静谧而安逸。当时,她的心就定在这里了。
“好像世外桃源一样。”梅香说。
踩芦笙、拜桥神,一年里过两个“年”
在中国,苗族是一个人口众多、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在湘贵交界地带的高山花衣苗就是其支系之一。这里共聚居着48个花苗团寨,被当地人称为“楸里”。
在苗族人的传统中,“苗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和神圣的节日。从腊月初一开始,地笋村的花苗同胞们就开始穿上节日盛装,在寨老的组织下举寨聚会,祭天地、踩芦笙,庆祝丰收。
近代以来,苗家人也开始流行过从除夕和到正月十五的春节,称“客家年”。因为时间正逢农闲和假期,他们也有了更多的功夫用来准备和庆祝。
打糍粑、杀年猪、贴对联、安排祭祀、对唱歌鼟(teng)、演情景剧、准备年夜饭……由于有苗年和春节两个“年”要过,苗家人的整个腊月和半个正月,就被这样欢快和喜悦的气氛填满。
苗族人崇拜自然,相信自然万物皆有神性。而在地笋苗寨,拜祭桥神的传统世代相传。每年大年三十的下午,姑娘们忙着准备年夜饭,男丁们则扛着猪、羊等祭品前往村口大桥拜祭。据村中老人的说法,桥神会保佑苗家人出入平安,风调雨顺。
拜完桥神,就到了阖家欢庆的时刻。孩子们跑来跑去,又喜又怕地看放炮,大人们摆酒端菜,老人们则喜然落座。
[NextPage]
“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
大年夜,烤糍粑几乎是孩子们除放烟花外最感兴趣的东西。
作为过年的必备传统食品,梅香家的糍粑一早在立春时就已打好。地笋苗寨里,每家都有打糍粑用的石槽或木槽。当浸泡好的糯米被蒸熟放入槽中,就到了男人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嘿哟”声不绝,在两个高抡木槌的苗家汉子合作下,成团的糯米很快就变成了软糯的糍粑。不过,打糍粑看上去容易,实则是累活也是巧活。外行人若不懂“此落彼起”的合作技巧,手中木槌就要被糍粑黏得动弹不得,大出窘相了。
除开蒸、炒、煮、烤等常见的烹调方式,腌制成为苗家人擅长和极富特色的一种食物加工方式,其中以腌鱼最为著名。《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湖南靖州的腌鱼腊肉”的拍摄地就在靖州锹里塘保苗寨。
这里说的“腌”,跟我们平时吃过的泡菜、腌鱼的做法都不相同。以腌鱼为例,楸里苗胞习惯在稻田中养鱼,待到稻谷黄熟,就将禾花鱼装入竹笼,放入清澈甘凉的井水池中静养一两天,让它吐尽鳃中泥土和肠肚中杂物,然后按一套严格的程序制作腌鱼。成菜晶莹剔透,可生吃,也可熟食。不过,他们自家人平时很少吃,只有在节日时或者贵客来了方才动用。
苗家人有句话,翻译成汉话大概是:“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油茶除了是苗胞的待客上品,也是他们生活必需,过年时也不例外。
油茶的制作工艺颇有讲究,用料也很多。楸里花苗族熬制的油茶,需备齐糯米、老茶叶、清水、玉米花、粳米、豆子、葱花、油、盐等近10种用料。糯米先用红、绿、黄、黑等色的植物染成彩色,炸成糯米花(当地俗称“泡茶”),与炒香的豆子等放入碗中,再取适量粳米炒糊,加油、盐、茶叶与清水一起烧开煮成沸腾的茶水,冲泡碗中主料后,一碗碗闻之香气四溢,望之五彩斑斓,食之酥脆可口的油茶便做成了。
地笋村盛产笋,村民也喜食笋,肥美的冬笋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美味。老人们常常晨起上山,暮色降时背篓里便多了三十来斤笋子。一年四季,他们总能找到最合时宜的笋,带着突突直冒的泥土芬芳,将它们从山间请回热气腾腾的碗里。
[NextPage]
走在地笋苗寨,除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家家高挂的红灯笼和描了彩灯的鼓楼外,时时响起的歌鼟、路遇的苗语问候更让人感觉到一份独特的暖意。
花衣苗团寨建筑的典型布局,是因山就势、顺坡而建,左右比翼、前后参差的吊脚楼群;中间平坦宽阔处,是大家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井、塘等共用设施分布区。地笋村共120户,约670人,但因为吊脚楼是依山而建,乍一环视整个寨子,却不觉得有百余户人家。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街坊。”初三一到,苗寨里便迎来了过年间最热闹的光景,比大年三十还要好玩。因为从这天开始,各家的表亲、堂亲以及邻里街坊都开始相互串门吃酒。不论是哪家的客人,都是整个寨子共同的客人,一个村里几十人,这顿在东头吃,下顿在西头吃,一天少说要喝下十几顿年酒。
路遇苗家婚礼,可说是此行的意外惊喜。在这里,传统的苗婚是古朴而隆重的,新娘则显得比别处更为幸运——在靖州,流传着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的独特花苗民歌,相传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苗婚有发亲、进门、摆茶、回神、认门、回门等种种隆重程序,对新人来说,这种叫“歌鼟”的民歌像是一份深沉而特殊的馈赠,带着亲友的关爱和祝福,贯穿了苗家婚礼的始终。
“无酒不成席,无歌不欢乐”,是苗族酒席和婚礼上的特性,也道出了靖州花苗族人千百年来结寨而居、伴歌而生的生活奥秘。这样亲厚和热烈的气氛,一直到正月十五以后,才会慢慢散去。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靖州的苗寨,不妨走进村民的家里,和大家一起烤着炭火聊天。只待油茶下肚,歌鼟入耳,这个地方定会让你再难忘怀。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姚冶
编辑:见习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