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是一个汇聚了50多个少数民族的多彩福地。当我们对春节已经意兴阑珊,在大山深处,传承了千百年的“年味”还远未褪色。
倘若不是亲身前往,很难想象就在这与你同饮这三湘四水的湘楚之地,还会有如此多如璞玉一般可爱的地方和人们。她们家的年味儿,平凡得没有丝毫造作,却神奇得令人心动。
第一篇
地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
主人公:向薇,土家族
>>>第二篇: 靖州花衣苗:盛一碗年味,熬成香醇的油茶
第三篇:侗寨里有咿呀的侗戏,还要“抢客”过春节
凌晨2点16分。向薇还没睡多久,就感觉到有人在推她。她翻了个身,又突然一激灵起了床,几步跟着阿娘蹦到厨房,阿爹、小妹都在了。过年高兴,一家人凌晨也是精神得很。
这天是羊年的腊月二十九。依据土家族“赶年”的习俗,他们今年选在凌晨5点吃团年饭。
时刻新闻记者姚冶 通讯员 梁涛 湘西报道
杀猪扫尘推豆腐 土家过年“讲究”多
在“毕兹卡”(土家人的自称)聚族而居的湘西龙山县,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紧张而欢快的气氛就开始弥漫街巷、爬上灶头:扫尘、办年货、贴春联、杀年猪、做腊肉、推豆腐、打糍粑、做糖糁……
“过年时吃的豆腐,都是每家每户亲手做的。推豆腐是我们过年必须的工序。”向薇轻巧地捞一块磨好的豆腐在手上,抄刀切块,“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有推豆腐用的石磨。边推石磨,便将泡好的黄豆慢慢放进去,再滤出豆渣,煮开,冷却,点浆,就成了豆腐脑。把豆腐脑舀进纱布冷却,包好,压上木板和石头,把水压干,豆腐就成了。”
磨出的豆腐除了可以直接煮食或煎熟,也可以炸成中空的油豆腐,或放在火炕上熏成豆腐干。对向薇来说,把豆腐干切成细丝,在炒腊肉时撒进去,简直是人间美味了。
煻糁,是土家族特有的年货。这种糯米做的、绘有吉祥字样的圆饼,初见只让人觉得古朴可亲,并不显得精美,但其制作却要经过浸泡、搓洗、蒸制、推压、煻米、晾晒等多重工序,有的人家还会在煻糁上绘制吉祥字样,作为拜年时的礼物。推压糯米的过程,需要相当的力气和技巧。向薇说,做煻糁是门技术活,如今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这门“绝技”。
[NextPage]
凌晨五点吃年饭 “赶年”过完再“抢年”
之所以要2点多起床在厨房忙活,是因为向薇家今年是凌晨5点吃团年饭。除了切菜、烹饪,女主人还要提前给亲戚们打电话,叮嘱他们早一点儿过来。
在土家族的传统中,农历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上比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这样的过年方式叫做过“赶年”。相传,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土家人在古时一个因为提前过年得来的大胜仗。
而过“赶年”时,如何决定团年饭的时间,则更有意思:在向薇家里,吃年饭的时间是在过年前一天定下的,“想几点过就几点过。”因为在土家人的传统观念中,年过得越早越吉利,所以长久以来,常常会出现凌晨3、4点就家族团聚,放炮竹开餐的有趣景象。
今年,向薇家是整个大家族里过年最早的。凌晨5点,向家四代近40口人便依约而至,先放鞭炮、祭祖先,再请族中老人落座,一家人整整围了4桌,热闹非常。过完这家,大家便一齐赶往下一家,仍然放炮、祭祖,喝酒吃菜。为了能够阖家团聚,大家会商量着把过年的时间错开,东家5点,西家就10点,哪儿都不耽误。就这样,一天之内他们少则吃上4场年饭,多则上十场,这样的狂欢,一般会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结束。
紧锣密鼓地过完了“赶年”,土家人还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抢年”。依据传统,大家会在岁末临近凌晨时放炮火,且谁家抢到的放炮火的时间越早,就越是吉利。如今,只刚到大年三十晚上11点半,大家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抢着甩开鞭炮,“噼啪”之声响成一片了。
守岁过后,大家就将到各家走亲戚。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落幕。
因为老家惹巴拉的直播活动,向薇最近常在县城和乡下两头跑。不过在她看来,平常人家的春节不如镜头下的浓墨重彩,却多了些温馨的欢愉。
来源:红网
作者:姚冶 梁涛
编辑:摇曳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