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千年前的诗意,在冬天的麻阳,被赋予了甜蜜的注脚。一颗冰糖橙,何以甜动一城?答案不在风中,而在田间,在每一位为它倾注心血的新农人身上。《最是麻阳甜蜜时》系列报道,为你讲述这缕甜香的源头,聆听那些让山果变“金果”的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雷文霞 彭渊林 海报设计 钟燕妮 怀化报道
十一月,麻阳的山间被橙黄尽染。空气中漾开的,是冰糖橙破开瞬间那股清冽的甜。
在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蓝凤凰公司”)的加工车间里,雷华英一边关注着采摘、分拣、装车的情况,一边电话接个不停。
作为蓝凤凰公司的董事长、麻阳柑橘协会会长,2025年麻阳冰糖橙的丰收季,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忙得晕头转向,”她笑着说,“但内心是甜蜜的。”
这份甜蜜,来之不易。它曾囿于群山,如今正乘风破浪,驶向大海。

海报设计/钟燕妮。
破局
从“果面麻”到“大果型”
时间倒回三年前。麻阳冰糖橙虽甜,却在出海路上步步维艰。
“中间商对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个头小、果面麻。甜是真甜,但在市场上没有品牌影响力,走得非常吃力。”雷华英回忆。为打开局面,她和协会成员尝试过各种方法:“找代卖、低价出让利润,甚至自己亏本……这些都经历过。”
阵痛,催生了变革。他们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市场上,根源却在田间。
“整个协会齐心出海后,我们才更清楚种植端该往哪发力。”一场围绕“品质”的革命,在麻阳的果园中悄然启动。
三年来,麻阳柑橘协会大力推进“品改”——从培管、修剪到施肥,一支专业服务队走进果园。“品种改良后,我们有了新品种,果子也从小个变成大果型,”雷华英语气中难掩自豪,“口感、风味都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全县品改面积已达十万亩,仅2025年就新增三万余亩。冰糖橙的收购价从最初每斤“八毛到一块多”,涨到“三块多,好果五块,最贵的能到八块”。品质,成了最好的通行证。

雷华英在非洲吉布提和客商洽谈。
出海
从麻阳到非洲的“甜蜜逆袭”
有了好果,还要有通往世界的航道。
“我们能走出去,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也靠国际陆港的优惠政策和中端渠道商的配合,”雷华英说,“但我们不止步于此。”
一支懂多国语言、熟悉小语种的业务团队,成为开拓市场的尖兵。“他们不仅从网上获客,也随我们亲自出海。”
蓝凤凰公司也积极借助各类展会——从广交会、进博会到亚果会,从迪拜果蔬展到东南亚各国展会。“我们还通过小红书、Facebook、WhatsApp,向全世界讲述麻阳冰糖橙的故事。”渐渐地,海外客户开始主动找上门。

雷华英带队在肯尼亚参加展会。
2025年,中非经贸博览会搭建起新的桥梁。同年10月,雷华英亲自飞往东非,走访吉布提、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他们过去主要从埃及、土耳其进口脐橙,口感偏酸,没尝过我们的冰糖橙。”她信心十足,“我们的果子在非洲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力。”
这份底气,源自麻阳这片土地的馈赠。中国冰糖橙看湖南,湖南看怀化,怀化看麻阳——地处北纬27°天然富硒带与亚麻酸带,麻阳被誉为“物种变异的天堂”,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冰糖橙风味。
今年,蓝凤凰公司已与非洲客户签订合同。与此同时,借怀化国际陆港之利,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东南亚市场也逐步铺开。目前,麻阳冰糖橙出口量已占总量近三分之一,预计2025年将突破5万吨。

麻阳冰糖橙优质品种“锦密红”。
初心
一位苗乡女儿的甜蜜担当
作为土生土长的麻阳苗族女儿,雷华英对故乡有着深切的情感。
“我生在麻阳,这里是世界长寿乡,我为此骄傲。”她认为,讲好麻阳的生态与长寿故事,是提升冰糖橙价值的关键。
身兼柑橘协会会长与企业董事长的双重身份,她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我们不是县里唯一的水果出口商,但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她说,“蓝凤凰起来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同类企业和农户一起走出去。”

蓝凤凰公司携麻阳冰糖橙参展广交会。
“协会通过联农带农、组织培训、统一服务,正在凝聚品牌合力,”她展望道,“下一步,我们要整合品牌、推进基地备案、统一品改技术,真正实现‘抱团出海’。”
黄昏时分,加工厂里依旧灯火通明。雷华英望着满载冰糖橙的货车缓缓驶出,这些果实将经怀化国际陆港,发往吉隆坡、内罗毕、迪拜……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这条从麻阳山间通往全球市场的甜蜜之路,正是她和家乡的橙农们,用智慧与汗水,一步步踏实走出来的。
如今,“橙”风破浪,终见甜蜜远航。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彭渊林 雷文霞 钟燕妮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