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长沙报道
当长沙五一商圈的霓虹灯与浏阳河畔的烟花同时点亮,当张家界的山峰与岳阳楼的江风共同迎来送往,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湖南文旅市场火爆收官。
据湖南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732.03万人次,同比增长47.72%;游客总花费达231.99亿元,同比增长56.6%。
▲“五一”期间,岳阳楼景区人气爆棚。
作为上半年最后一个长假,“五一”假期如同一场大考。这份成绩单背后,既有人气爆棚的烟火盛宴,也有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更蕴含着对服务升级与体验创新的深度思考。
近年来,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已成为全国各地的共同“考卷”,尤其是在大力促消费的语境下,如何获得高分,十分考验地方智慧。
答卷必然少不了做题,而今年“五一”假期的湖南文旅市场,至少面临“三道题”。
证明题
从节前“请4休11”拼假、“小城游”,到“音乐节井喷”成为关键热词,全民高涨的出游兴致,早已为今年“五一”假期的火热埋下伏笔。
“五一”未至,湖南多地已然“火出圈”。
节前,美团数据显示,长沙位列全国热门目的地第六;在去哪儿平台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景区上榜“高能量”景区TOP10;携程数据显示,湖南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26%。
所以,有媒体称,“今年五一就是奔着破纪录去的”。
▲美团“五一”数据截图。
从节后数据看,湖南果真不负所望。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湖南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63%,长沙位列“入境游热门目的地TOP20”。
微信发布的“五一”数据报告显示,香港游客微信支付的TOP1城市,竟是长沙,这或许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同程数据表明,张家界武陵源排全国区县旅游热门目的地第六。
▲同程“五一”数据截图。
郴州仰天湖景区创下单日人流量历史纪录,娄底新化上榜美团“五一”全国县域目的地第4名……这些数据,证明了湖南文旅的实力。
据报道,针对“五一”假期,湖南策划了1800多项文旅活动,形成“首发经济”“非遗活化”“夜经济”等多轮驱动。
例如,常德河街《常德往事》实景演出复活城市记忆,成为街区“吸睛利器”;长沙天心阁沉浸式剧本杀带火“五一”亲子游,日均接待超万人。
▲“五一”假期,长沙天心阁景区推出《穿越之我在天星阁当打更人》大型实景沉浸式剧本杀活动。
而作为“烟花之乡”的浏阳,焰火的边际效应在不断放大。浏阳天空剧院的“焰遇浏阳河”多次冲上全国热搜,累计接待游客4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70.44%。
而在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假期连放四天烟花,助力度假区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五一”假期,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连续四天上演烟花盛宴。
这些高光时刻,“拼”成了湖南“史上最火”的“五一”假期。
记者查阅了中部六省数据,今年“五一”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幅达20%以上的,就有3个省。这说明,“史上最火”不只湖南。
应用题
自2022年首届湖南旅发大会举办以来,“办会兴城”模式已成为湖南文旅的“金字招牌”。而旅发大会带来的“联动效应”,让办会城市从“单点爆发”到“全域开花”。
旅发大会,已然成为承办城市的重要“磁场”,如何应用好旅发大会这一端口,也成为各地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张家界,除了国人是“主力”,“老外”也纷至沓来。
▲5月1日,外国游客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月4日,湖南边检总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9万人次。从湖南口岸入境的外国旅客中,有70%是通过张家界口岸入境。
“五一”假期,郴州市全域共接待游客226.1万人次,同比增加78.63%。
在衡阳,南岳衡山景区(含南岳里、“时光之城·1944”等景区)共接待游客94.59万人次,同比增长40.88%,旅游人次刷新历史纪录。
▲衡阳南岳区新晋热门地标“时光之城·1944”。
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将于本月下旬开幕,承办地岳阳的人气已率先抢眼。“五一”期间,岳阳以“江湖气、洞庭景、岳阳味”为核心,推出100余项特色活动,其中,岳阳楼景区单日接待量不仅创下同期历史新高,还跻身全省前五。
而在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承办地怀化,“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75.12万人次,同比增长47.77%。
▲怀化洪江古商城通过沉浸式夜游、非遗手作体验、国风戏曲展演等多元业态,吸引游客深度感受“千年商都”魅力。
从一地举办到全域受益,旅发大会作为湖南文旅的重要推手和大IP,其逻辑清晰可见。这些城市无疑是答对了旅发大会这道“应用题”,让旅发大会的效应持续释放。
思考题
小长假、黄金周,历来都是一场旅游综合大考。
这不仅是对旅游产品吸引力、供给丰富度的全面检验,更是对旅游服务和城市管理精细度的深度承压。
这既测试着景区景点能否以独特魅力吸引并留住游客,也考验着交通、住宿、餐饮等全链条服务能否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永州双牌阳明山杜鹃花盛放,游客登高赏花。
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向游客敞开大门,山东日照一景区怕游客赶不到海,日撒3000斤蛤蜊……这些登上热搜的事件,是各地政府以创新举措为旅游热潮绘就的温暖底色。
在湖南,我们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线。
浏阳大围山、南岳衡山、莽山五指峰景区等实施“限流措施”,当日达到最大承载量后即停止售票;岳麓山景区延长索道运营时间、推出夜游产品,既提升了游客体验,又拉动了消费。
▲岳麓山索道首开夜间运营。
5月4日,大雨滂沱的靖港古镇《花开靖港》全体演员冒雨演出,游客感慨“每个演员都在雨里发着光”。受这部剧拉动,古镇“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
仰天湖大草原景区投入数百万元,节前启用全域智慧交通疏导平台,新增1800个停车位,开通至郴州高铁西站的公交专线,并配备40台免费接驳车实现“无缝换乘”。
▲仰天湖大草原新增1800个标准化车位。
醴陵炒粉节三天送出27.61万碗炒粉,政府联动企业提供免费美食,同时开放机关停车场、食堂,缓解旅游配套压力。
这些实践证明,通过政府和景区的精细化服务,完全可以实现“叫好又叫座”,实现游客体验和景区收益的双赢。
▲醴陵市举办第三届醴陵炒粉节,游客品尝醴陵特色炒粉。
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在客流量爆棚、景区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景区服务不“打滑”、游客体验不打折,确实是一道值得认真对待的“思考题”。
从大趋势来看,未来不排除湖南将有越来越多的景区火起来,如何守住本心,如何做足“人”的文章,需要未雨绸缪。
最响亮的文旅品牌,不是花样百出的“口味”,始终是众口铄金的“口碑”。
而上述“三道题”,瞄准的其实是相同的解答思路。那就是,让游客感受到,湖南值得。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