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潮奔涌,文创花开——湖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跃迁观察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唐雨欣 2025-09-24 20:22:21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4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迎来“秋游黄金季”,吸引了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吴勇兵/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长沙报道

秋意渐浓,湘江之畔的热土上,蓬勃生长的不仅是自然万物,还有一条以创意为引擎、以文化为底色的文旅产业链正加速延展。

从沉浸式演艺现场到火爆出圈的文创产品,从数字技术赋能到产城融合实践,湖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正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3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5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7%和8.75%。

更引人注目的是,入境旅游增势强劲,接待入境游客125.4万人次,同比增长35.39%。可见,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逐渐成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橘子洲景区里,湖湘美学主题演艺《花开橘洲·江天暮雪》正在上演。

新业态引爆消费新热点

华灯初上,杜甫江阁畔,唐风互动夜游《喜相逢》现场人头攒动。自推出以来,这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95%,成为外地游客来长必打卡项目。

科技赋能文旅,催生了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引爆了县域旅游。

大王山星光烟火季。.jpg

大王山星光烟火季。

“我们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强化互动参与,让游客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剧中人。”明和集团总经理刘媛介绍,该公司在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打造的《巫水河边月正圆》项目,在今年“五一”假期直接贡献游客5.5万人次,带动当地过夜游客占比从30%跃升至68%,周边村民人均增收3200元,真正实现了“一部戏带火一座城”。

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度假区善于运用创意节庆、品牌IP联动助力文创产业发展,各主题园区常年推出文化活动,并持续联动《蛋仔派对》《王者荣耀》等知名IP。今年暑期引进的“长沙大王山国际大马戏”,汇聚超16国演员,广受好评。

《巫水河边月正圆》。

演艺+文旅正成为引爆消费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省94家演出单位演出8225场,营收2.5亿元。小剧场杠杆效应显著——长沙笑嘛屋顶剧场工作日上座率达七成,周末常售罄;悦方IDMALL多剧无间断演出,带动周边餐饮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效应同样耀眼。数据显示,今年在长沙举办的陶喆演唱会带动夜间消费增长47%,跨城观众贡献率68%;草莓音乐节吸引5万观众,外地占比66.2%,带动消费近2亿元。

体育赛事也为文旅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张家界UCTR百公里越野挑战赛吸引20国3000余人参赛;怀化安江半程马拉松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消费增长130%,农特产品销售达800万元。融合型新业态显著拉动了餐饮、住宿及地方特产消费,释放出强大的乘数效应。

除此之外,备受瞩目的湘超,自9月7日开赛以来,两轮比赛现场观赛人数已达28.7万多人,话题掀起全民热议。与此同时,湖南省文旅厅联合14市州文旅局发布“湘超,超好玩”文旅主题线路及专项惠民政策,实现了“凭球票享优惠,因赛事促旅游”的消费联动。

浏阳河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生机盎然。

科技赋能塑造产业新形态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催生新业态。据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汇聚5家主板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吸引6.4万名产业人才,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芒果数智打造的“山海”APP让不可移动的文物在指尖“活”起来;天择城旅打造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让参观者在光影流转中感受先辈的理想与热忱;如是文化打造的《德夯幻境》《今上岳阳楼》等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沉睡的历史记忆在互动体验中苏醒;野子科技打造的《一梦入大唐》等VR体验项目,让观众从“坐着看故事”转变为“走进故事里”。

“在这里,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找到数字文旅全栈解决方案。”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已设立总规模22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1亿元“马驹计划”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动漫游戏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动漫游戏及相关业务收入达285.03亿元,同比增长9.32%。草花互动公司自研的《荒野迷城》《帝国权杖与文明》等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我们让湖湘文化通过游戏走向世界。”湖南草花互动科技股份公司人才发展负责人李欢表示,公司在《街机恐龙》中融入浏阳油纸伞、烟花和橘子洲头等元素,月营收从创业初期的不足千万发展到近1.5亿元。

铜官窑国风乐园打造国潮主题活动。

生态优化助推产业新跃升

产业蓬勃发展背后,是政企协同推进的持续努力。湖南实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出台促文旅消费15条措施,聚焦境内外市场联动、新业态培育和要素保障。

作为链上重点企业,湖南草花互动科技股份公司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政府人员每月上门询问发展需求,解读最新政策。在青少年训练营筹备中,还协助协调学校场地支持。”李欢告诉记者。

同样,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管委会通过免费通勤班车、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长沙铜官窑国风乐园的蜕变是政企携手的生动案例。铜官窑国风乐园总经理刘春晖透露:“去年景区完成司法重整后,我们通过降低门票门槛、升级演艺活动、开展宠粉运营,实现游客量同比增长40%以上。”省市区三级政府通过资金补贴、活动落地、资源导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重点活动落地举办,为区域带来巨大流量。

湖南善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部分文创产品IP。

湖南善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同样印证了这片热土的活力。该公司总经理刘瑾表示,公司已开发超过1万种SKU文创产品,在30个打卡点布局销售网络,公司去年营收过亿元。她认为“文创产品客单价高,已成为情感消费的刚需。”

从政策规划到市场实践,湖南正围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升级。

随着一批数字文博、动漫游戏、文创开发项目持续落地,以及马栏山等创新平台的加速建设,湖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不仅成为展示湖湘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更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646943/68/153080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