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非遗请开麦|侗族芦笙:无笙不成礼仪

来源:红网 作者:雷文霞 莫楚宁 汤芸瑄 编辑:陈雅如 2024-06-19 17:41:1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文化润泽三湘,非遗点亮怀化,山歌唱响五溪,6月28日-30日,第五届湖南非遗购物节暨2024怀化(黄岩)山歌号子创演季活动将在怀化举办。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怀化非遗请开麦”系列报道,带你聆听怀化之声,感受非遗魅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莫楚宁 长沙报道

侗族芦笙,又称芦笙音乐,是一种用竹、木、铜片自制的传统民间吹管乐器,广泛流传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共有三个音十二种调、十二首曲牌、三种记谱符号。根据竹管结构,侗族芦笙最富特色的演奏声音是碎音、颤音,常用的曲牌主要有《集合曲》《进堂曲》《踩堂曲》《扫堂曲》等。

根据吹奏形式和表演手法的不同,芦笙共分为地筒、特大芦笙、大芦笙、中芦笙、小芦笙、最小芦笙六种,每种均展现了不同的声部和音色。在独舞和对奏时,有自吹自舞、吹者自舞、舞者自吹等多种表演形式,乐手往往边吹边跳,演奏者常大幅度摇摆,还会时而旋转,时而跳蹲,以碎音颤奏和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取胜。

侗族芦笙是怀化侗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通道县节庆中以民俗活动形式表演以外,每年还在芦笙节中以比赛形式继续发扬传承,活动场面壮观。2008年,芦笙音乐(侗族芦笙)项目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坪坦乡一带的侗寨每年都会举行芦笙节,几百支大大小小的侗族芦笙聚在一起,或合奏、或对抗;人们身着华丽的侗服,边吹奏、边舞蹈,称为“芦笙踩堂”,是当地侗族最重要的盛典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雷文霞 莫楚宁 汤芸瑄

编辑:陈雅如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646840/53/140141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