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决策部署,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多角度、多领域提出了20条积极有力的促消费、惠民生措施,在政策上为湖南省文旅消费作出了新突破。9月1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未来,我们持续发力、四色辉映”。近年来,湖南省在文旅发展上不断蓄能发力,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致力打造“五张名片”,以旅游发展大会为媒介接力呈现“三湘四水”。其中城市作为文旅消费核心区,人口基数大、游客人数多,是省内各地域文旅消费升级之突破口,更易打造地方文旅品牌,掀起区域出游热潮。基于建设“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名片”目标与绘制红、古、绿、金四色文旅实景画卷,湖南省可以从数字技术、跨界合作、模式创新等方式构建城市文旅新格局,形成城市文旅可持续发展生态,推动文旅消费进一步转型升级。
一、引入数字技术服务,构筑文旅消费地图
有序调控城市客流。基于现有湖南智慧文旅系统建设,链接多方数据信息采集抓手,架构互通有无的官方内网,打造城市文旅的数据仓库,形成即传即用的云上空间,对内提供数据鲜活、内容新鲜、使用便捷的城市文旅数字资源,生产实时有效的可视化城市人流量热力图、车流量监测图等,通过算法分析旅游流动轨迹线路,为城市出游规划供给数据信息。引进AI检测探头,智能识别密集区域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及安全隐患,自动预测文旅景区可能出现的风雨雷电变化并作出广播,创设高效安全的文旅消费环境。
智慧呈现精彩城市。立足湖南最新文旅客户端综合平台“又湘游”,整合文商体旅市场主体于一体,汇集多样城市美好生活目的地,对外展示类目丰富的出游选择,提供多元城市游览方向,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需求。接入智慧文旅系统数据,联合各大地图软件推送多主题特色旅游线路导航,吸纳本地达人、自媒体入驻,与普通平台用户共同分享、发布、修改城市漫游线路,适时推出或评选关注度最高、点赞量最多等风格多样的最佳线路,创造多彩有趣的City Walk、City Ride、City Drive等。精准发布和预测今日出游人数、天气温度、空气质量、交通拥堵情况等,便于游客自主选择、主动分流,共筑和谐便利的文旅消费环境。
二、促进多元跨界合作,打造文旅消费热点
IP联名造声势。通过省内知名文旅IP“强强联合”,拓宽双方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互助互鉴、互推互帮、共享共赢、共创共进。如推出《恰同学少年》橘子洲室外剧场等剧场演绎与景区联名,设置张家界风景湘绣艺术展览等非遗技艺与景区联动,打造岳阳楼前花鼓戏等传统戏剧与景区联接;或将不同城市间的文旅场馆品类联合展出,如可在长沙艺术馆推出短期洞庭风光艺术展,在邵阳博物馆推出短期湘西赶尸文化展等,丰富地方场馆展览内容,相互推介文旅内涵;或组织“长常久久”长沙—常德美食旅游团,“郴心如益”郴州—益阳生态旅游团,“心心湘印”湘潭—湘西红色旅游团等城市间的“打包式”旅游,携手传播锦绣潇湘魅力。精准对标新青年群体爱好,选择并设计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卡通形象IP,凸显城市差异化,提升文旅辨识度。如设计“Q版小龙虾”长沙城市美食符号、“Q版柳宗元”永州文化符号,“Q版崀山画”邵阳生态符号等,留下生动活泼的文旅消费视觉印象。
交叉合作创亮点。推动省内间商旅合作,将城市内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等文化场馆建筑符号或“镇馆之宝”与地方知名企业产品联合,形成系列周边产品、文创商品,带动地方经济消费运转;促进省内外品牌合作,将湖南省内城市标志、特色景点、非遗手艺、传统声乐与国内其它知名企业品牌联合,打造具有湖南地方文化烙印的国民产品,铸就多娇湖南城市记忆。举办不同形式组合的节事活动,如“美食音乐节”“运动歌舞会”等,多元结合吸引游客过夜消费。发出惊喜多样的“特产公交(地铁)专列”,如日前长沙的“奶茶地铁”专线,其它城市还可针对性推出如益阳“(安化)黑茶公交”、怀化“(沅陵)酥糖公交”、株洲“(炎陵)黄桃公交”等,运用城市文旅交通运输力带动周边特产及农产品销售消费。
三、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释放文旅消费能量
系列产品强体验。把握群众对产品“续集”的向往和期待,分门别类针对不同旅游产品类型推出别样系列产品。如城市观光类产品可致力于打造“四时之景不同”的季节系列风景,场馆参观类产品可致力于策划“月月有新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系列展览,文创及线路类产品可致力于设计每期风格迥异的“盲盒”系列噱头,节事参与类产品可致力于推出“次次新体验”的不同感官感受体验系列活动。通过创设具有打卡、盖章、收集意义的互动交流式文旅形式,推动城市文旅消费可持续发展。
“旧”业“新”意兴经济。紧跟“00后”新青年“反向消费”热潮,大胆布局当下潮流新场景,唤醒激活业态新生机。一可组合地摊经济与传统文化,借鉴美食文化休闲街区思路,增设集书法、国画、茶艺、中医把脉、按摩推拿、非遗艺术表演等于一体的国学文化经济街区,推动文化经典“接地气”发展,文旅消费“换衣裳”继续增长。二可进军宠物经济新市场,组织城市山水、街区、场馆“萌宠同游团”,注意错峰错路,避免宠物间矛盾,避开宠物恐惧人群。三可开展“禅意解压游”,人人工作压力增大的当下更应注重在城市中提供一隅休憩放松之地,配套“文化古迹游”周边设施建设,开展城市周末短途“禅修之旅”,带动文旅消费的深度发展。
四、建设健康安全城市,保障文旅消费动力
整好城市卫生“门面”。优先做好城市酒店、民宿、旅馆等卫生清理,开展相关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出台“旅游住宿卫生等级评定”政策,定期进行随机暗访,抽检住宿环境卫生质量与评比,保障住宿卫生安全。时刻关注街区商贩、餐饮饭馆、超市零售等食品安全,开通城市食品安全投诉专线,积极响应食品安全问题,保证游客健康安全。注意提高闹区街道、住宿空间、夜间小路的安全防范,增设巡查和提示,保护游客人身、财物、隐私安全。
推崇低碳优惠服务。鼓励使用新能源旅游客运车、设置游客住房每日用电额度等,节能减排创设绿色文明城市。控制文旅产品价格标准,设置多级消费定价,引导经济实惠消费环境,用“生态实惠”吸引文旅消费方向,扩大文旅消费规模。
作者:郑群明 洪心妍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洪心妍
编辑:莫楚宁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