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赣端出红色文旅3.0大餐,红博会红了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廖浩宇 2020-11-16 00:32: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色资源是一座珍贵的精神宝藏。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2020年11月14日,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长沙宣言》

▲ 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考察时,就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如今,沙洲村是炙手可热的红色旅游打卡地,半条被子,捂热红色旅游。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一行来到红博会展厅,参观展区。

11月14日,以“红色土地·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开幕式上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讲话,省委副书记乌兰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讲话。

红博会在湖南共有6个分会场、48个配套活动,北京、河北、江西、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全国24个省(市、区)赴湖南参展。这次几乎就是一次“红色文化旅游3.0”版的创新大赏。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促进文旅消费的范畴,更多的则是有关文化自信、红色传承,以及革命老区人民的“钱袋子”。

融合

为什么是湘赣边?

湖南、江西两省重视红色旅游发展。今年4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党史陈列馆调研湖南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工作时强调,要依托湖南丰富的红色资源,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生动实践中注入红色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湖南风采。

湘赣边是一片红色沃土,传颂着无数经典的故事。革命年代,“最后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伤员的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部队上战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的豪迈誓言,直到今天仍然让人动容。

从内在特质上讲,红色基因是铸“魂”补“钙”、强身健体的良方,红色旅游可以打造优质的“健脑”文化品牌、独特的精神标示。从文家市的“第一军旗”,到桂东的“第一军规”;从板仓的一棵“骄杨”,到井冈山的一条“扁担”;从永兴的“三湾改编”,到炎陵的“支部在连上”;从雷打石的“一个红薯”,到汝城的“半条被子”等等,这些融入血脉和灵魂的文化标志,早已成为筑梦中国的强大精神支撑。

而从外在形式来看,以红色基因为标示的文化自信,融殿堂、课堂、观赏、体验等于一体,能够衍生出具体的文化产品,吸引众多的远方客人前来旅游,让人梦绕魂牵、流连忘返;还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和人生机遇,让漂泊在外者回乡,在红色旅游产业中赚得“盆满钵满”。

▲红博会上,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的成员共同发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长沙宣言》。

近年来,中央继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后,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支持湘赣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湘赣边区不同县市区分别可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原中央苏区振兴、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湘赣两省共同打造“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出席开幕式的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就鼓励湖南、江西两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推动湘赣两省成为我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

创新

看湖南怎么利用好红色流量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流量。在湖南,每个法定假期,湖南最著名的红色景区都是客流量席卷榜首的存在——韶山风景区、麓山景区、橘子洲风景区平均日接待量经常达到8-10万人次(除今年因疫情限流)。

由于极强的政治性和主题特征,以及红色旅游景点免费开放等市场特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红色旅游无论是从产品形式还是消费方式上,很难做到创新。跟团游时代以参观故居和纪念馆为主的旅游产品缺少参与感和体验感,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等游览体验又无法真正促进当地消费。

▲在红博会展览的互动体验展区,小学女生笑笑用VR设备来到了十九大会场。

不过近年,尤其是在这次的红博会上,观潮君很高兴地看到了很多创新的做法。长沙主会场的红色交响音乐会、红色情景歌舞带来“回忆杀”;红色电影周请大家免费看,惠民又有意思;浏阳分会场的湘赣边革命文物讲解大赛,用竞赛的方式讲红色故事;茶陵分会场的红色马拉松,“红色+体育”彰显活力。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展览上,VR体验红色故事、四折幕沉浸式体验影院,还有数字化的湖湘英烈集,这些科技感满满的红色文化体验,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体验。

从红博会这个展示平台延伸来看,在“伟人故里”湖南,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

比如,重点支持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连“毛氏红烧肉”、毛主席雕像也有“国标”;推动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在湖南建成,为红色旅游发展引智;传统的红色景区正在蜕变为新的综合性红色文旅项目,不论是长征文化公园的高标准建设,还是杨开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彭德怀故居、平江起义纪念馆,还有全新的汝城沙洲红色旅游区,都在激发出更多活力。去年,湖南全省红色旅游区(点)接待旅游者1.4亿多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1300多亿元,带动红色旅游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80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近1.3亿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1210亿元。

▲红博会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打卡。

基于红色旅游的省内合作、跨省融合、国际合作,尤其是湖南“红色外交”,是另一个很值得肯定的点。湖南与江西省联合推出的1条湘赣边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经典线和5条分支线,串联两省9个县市,沿线辐射70个乡镇,覆盖101个贫困村和100个景点,辐射带动21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致富。又如,湖南连续3年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推动俄罗斯来湘旅游人次从2015年的2.66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2万余人次。

从传承、创新到融合,新时代对红色旅游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3.0时代”的红色文化旅游既被赋予了特定使命和文化认知,又多了市场主体和当地百姓的参与,已经开始实现富民功能和民心功能。特殊的“红色外交”,又增加了国际影响力。

红博会系列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要看“伟人故里”湖南怎么接着讲红色文化旅游的故事,实现“流量变现”,要不,您亲自来逛逛。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廖浩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