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省正在推行一项全国参与、影响广泛的项目——“送客入村”。其核心政策《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是国内首个针对“送客入村”工作的省级专项奖励政策,通过激励,使旅游企业往精品线路上的特色村镇“引流”。改变正在发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推出系列报道《送客入村》,看旅游发展如何带动人口流动,释放出崭新活力。
旅行社送客入十八洞村。
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各市州、区县文旅局等单位先后组织“送客入村”专题培训交流会议11场,图为湖南“送客入村”基层培训工作邵阳场。
古丈县牛角山村的茶园。
红网时刻记者 姚冶 龙腾 长沙报道
旅游化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式,而单刀直入的激励政策,使旅游业最大的优势——市场,发挥出了极大功效。旅游形成的人口流动是个活的“钱袋子”,为一些具备旅游接待潜力和条件的特色村落,铺开了一条流金淌银之路。
9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显示,截至9月上旬,湖南共有329家旅行社在大湘西、神奇湘东13条精品线路上供给文化和旅游产品2430条,申请发团累计6758批次、26.95万人次,惠及114个特色村,带动湖南文旅市场消费16.4亿元。
该数据来自“送客入村”奖励数据申报官方委托平台“游潇湘·玩转大湘西”平台。此时,离《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正式施行,不过才5个多月。
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各市州、区县文旅主管部门等单位先后组织“送客入村”专题培训交流会议11场,开展政策解读、工作动员,邀请专家对乡村旅游创意规划、开发建设、投资融资、产业融合、市场营销等进行专题授课,并现场讲解“游潇湘·玩转大湘西”平台操作流程。参加培训的主要是省内外旅行社机构、市州区县旅游监管机构、特色村镇基层干部及有关旅游从业者,总受训人数超2000人,覆盖全省12个市州、59个区县和629个特色村镇。
湖南省旅行社协会则成为一对一不间断培训的主要力量。通过推广和培训,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加入。
社会影响力也已经显现。在这项活动中,湖南省内的旅游企业作为全程参与的市场主体,正由“被发动者”变身“发动者”,成为推广者和联络员,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巩固脱贫帮扶的公益队伍。
中国国旅·湖南国旅常德分公司总经理肖支霞告诉红网记者,该公司从踩线初始便成立了古丈旅游线路研发和扶贫小组,自己任组长。通过考察研究,不仅开通了常德去往湘西州古丈县牛角山村等特色村落的直通车,还组织游客进行助学、帮扶等行动,并自发对村落进行宣传。
期间,通过该社推荐,常德市武陵区法院前往古丈希望小学(毛坪小学)开展了助学活动。湖南新纪元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在张家界桑植县组织了红色文化培训。一家广东的电器企业也表示,将在湘西州联系希望小学,为学校捐赠热水器。
“送客入村”项目落地于2018年6月。当时,原湖南省旅游和发展委员会委托省旅行社协会,举全省旅行社行业之力组织了一次时长达10余天的湖南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踩线活动,参加踩线的包括全省27家重点旅行企业的50余名总经理及业务专家,依托“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族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神奇湘东”湖南13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形成13个踩线小组分头出发。
10余天时间,踩线小组总行程近20000公里,走访了198个贫困村。他们的踩线成果,又形成了13类、51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这些线路遍布湖南14个市州,有都市风情、自然风光,也有神秘民俗、古城古村,且以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尤为密集。
在线路发布和解读工作之后,2019年4月12日,《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正式施行,共5章18条,奖励周期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实施,三年后根据实施效果再决定是否续延。《办法》设有送客入村人数奖、入村团队规模奖及年度业绩排名奖,单个旅行社最高可奖30万/年。凡是湖南省内具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均有资格成为奖励对象。省外组团社通过与湖南省内地接社合作,也可纳入“送客入村”政策的实质性奖励范围。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这是湖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和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坚持以区域文旅合作促文旅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湖南文化旅游扶贫工作的一记 “组合拳”。
来源:红网
作者:龙腾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