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邵阳绥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绝美风景,苗、侗、瑶等24个少数民族在这里聚集居住,造就了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经时光磨砺后依然熠熠生辉。近日,红网时刻记者来到湖南省绥宁县,记录下这里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探寻非遗传承之路。
尽管手工剪纸受到机器剪纸不小的冲击,唐东风仍对自己的剪纸事业充满信心。他说,机器是没有感情的,我要在作品里倾注对家乡的热爱,这一点是机器所做不到的。
这幅“巫水情”,耗费了唐东风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他说,经常有人出高价购买他的作品,但他从来不卖。“我宁愿收藏它们,在我看来对家乡的感情是无法用金钱代替的。”他
随着自己年岁渐高,唐东风希望将苗家剪纸艺术传承下去。据他介绍,他只在绥宁本地招收了几名学美术出身的弟子,希望她们能与自己一起发扬苗家剪纸。
红网时刻记者 罗学尧 通讯员 向云峰 邵阳报道
“那是我九岁的时候,趴在妈妈的腿上,第一次聚精会神地看着她剪纸。”唐东风已经60岁了,在邂逅绥宁苗家剪纸艺术的五十余年来,在唐东风每一个人生阶段,他那把如同“老伙计”般的剪刀都不曾缺席。文人笔耕不辍,武士兵不卸甲,剪纸便是唐东风从一而终的“倔强”。
绥宁,是一座地处湖南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的山区小城。在绥宁县的16个民族中,苗族占到了总人口的56.6%。从小受到苗族文化熏陶的唐东风,凭借对绥宁本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将苗家剪纸艺术系统地呈现于纸上,生动展现了苗族人民生产生活习俗。以唐东风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的文化金剪,将民族特色浓郁的苗家剪纸“剪”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
苗族“清明上河图” 耗时一年剪出
一幅精美的剪纸,大抵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是半晌,而对于唐东风而言,这可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做好的活儿。
“这幅命名为‘巫水情’的苗家剪纸,从2018年3月份开始构思,到2019年2月完工,耗时将近一年。”眼前这幅修长的剪纸,长15米,在15米长的距离里,唐东风剪出了绥宁母亲河——巫水河两岸的民俗风情,其中更包含有划龙舟、包粽子、孩童戏水、对山歌、腊晒、放水灯、捡田螺、磨豆腐等24个民族故事,极具绥宁特色,一展苗家风采,颇有苗族“清明上河图”的风范。
望着这耗时一年的作品,唐东风向记者介绍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幅只能由绥宁人创作的作品,它注定了只能构思于绥宁,创作于绥宁,完工于绥宁,但作品中的民俗民趣却是可以放之四海的。”如果不是生在绥宁,长在绥宁,几乎没有人可以同框设计出24个民俗故事场面,他们来源于唐东风从小所闻所见。紧紧牵着妈妈的手在人头攒动的巫水河边观看龙舟比赛,与儿时玩伴相约在盛夏的水田里捡拾田螺,这些场景印在唐东风的脑海中,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仍能通过剪纸的形式将画面中的快乐表现出来。
为了完成“巫水清”这一民俗大作,唐东风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创作,为的就是寻得心灵的安静。尽管已经年过半百,尽管是在照射条件不太好的夜晚,拿起剪刀,唐东风便从不含糊。“这么多年,只要动起刀,手从不颤抖,眼从不看花,一刀下去不走回头路。”
2018年8月,唐东风创作的“巫水情”剪纸被绥宁县采纳为白马滩沿河风光带巨型浮雕内容,原本15米长的剪纸被放大为长216米、高6米的大型民俗风情浮雕,为沿河两岸添加了一处观光展示的民俗文化艺术大餐。
而“巫水情”,则成为了绥宁县的一张城市名片。
“我的剪纸技艺算不上高超”
唐东风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有不少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在手艺上都是一流的。“我14岁开始剪纸,多年来都是以空余时间自学琢磨剪纸艺术,在手上功夫上比很多人都差。”
但每每拿出作品参加比赛,唐东风又总能斩获头筹。湖南省剪纸研究会会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田茂军说,唐东风的作品精彩不在技巧,而在构思。“多年的苗族文化熏陶,唐东风非常善于剖析生活场景中的文化元素,还原反映文化元素的生活场景,所以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发现惊喜。”
“我创作剪纸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但形式上我是一定追求脱俗的。”这种能力,唐东风似乎获取于母亲那里。
在唐东风的儿时记忆中,每逢苗年,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制作一些剪纸,用以贴在门和窗户上。“那时候的剪纸多是一些简单的祈福剪纸或者驱邪剪纸,或是一些花花鸟鸟,大多都贴在窗户上。但我的母亲与别人不一样,她剪的剪纸花纹漂亮,用浆糊贴在布鞋上装饰,好看极了!”
母亲的剪纸,新颖又独特,给年少的唐东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许唐东风的刀工不够精湛,称不上鬼斧神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将苗家剪纸的表现形式在老一辈的基础上拔高了一下,融入了更多这么多年来我对家乡文化的感情。”
苗家剪纸 传承在路上
60岁的唐东风,如今还没有退休,他在家乡绥宁的一个水电站工作。
得益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苗家剪纸入选非遗后,唐东风比往常都更忙了不少。“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确实老了,需要更多年轻力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发展,让唐东风不得不在周末奔波于各地做讲座和课堂,年龄的增大不断提醒着他,苗家剪纸要由年轻人接过去。
近几年来,随着苗家剪纸艺术的发扬光大,不断有全国各地的人亲自来到绥宁拜访唐东风,希望他开门收徒。唐东风对此却是始终固执,“绥宁的苗家剪纸,我只教给绥宁的孩子们,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只有绥宁人能理解我们自己的剪纸文化。”
不久后,唐东风又将受邀前往绥宁当地某中学进课堂,为绥宁的孩子带去原汁原味的苗家剪纸课。“我清楚地知道,对于我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走进学校始终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我希望咱们绥宁的孩子都了解绥宁的文化,了解绥宁的民俗风情,将苗家剪纸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学尧 向云峰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