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何超 长沙报道
从“神奇的绿洲”到“中国竹子之乡”,再从《那山那人那狗》到《爸爸去哪儿》,迤逦风光和浓郁文化成为绥宁的亮眼招牌。这里有秀丽山水,有动人民俗,有让你心往神驰的景,有让你流连忘返的情。
5月21日-24日,2018年中国·邵阳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暨竹文化旅游节将在绥宁举办。借此机会,5月16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采访了绥宁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玉梅,听她讲述四月八姑娘节的缘起与传承,透过节庆看绥宁丰厚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
生态美,
集13张国字号旅游招牌
“到神奇绿洲来,既养眼,又养肺,还养心,这是一个休闲度假、疗养避暑和生态旅游的绝佳胜地。”罗玉梅介绍,绥宁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原始次生林面积达23万亩,是原始生态保护良好的天然植物园,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金丝楠木林、铁杉林和穗花杉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
罗玉梅说,绥宁目前有国字号旅游名片有13张,有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等,是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绥宁境内有黄桑、花园阁、寨市、大园等八大旅游区,既有神秘古国“上堡”,又有“铁杉奇观”“楠木林胜景”,还有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六鹅洞瀑布,来到黄桑你会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拥有这么好生态的绥宁,是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罗玉梅介绍,绥宁编制完善了《绥宁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封山育林计划,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三边”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尽最大努力保护发展利用好这一方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民俗浓,
四八姑娘节展苗侗风情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延续至今已成为绥宁的一张亮丽名片。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家人吃黑米饭、跳傩舞、背媳妇、爬古藤等充满神秘色彩的习俗,使人融入到远古而又醉人的民俗之中,让人留连忘返。2008年,“四·八”姑娘节因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将举办姑娘宴、‘姑娘节伴手礼’设计大赛,展现苗侗地区民俗特性和姑娘节的“女性”特质。”罗玉梅透露,今年四月八姑娘节期间,在绥宁主要景区和民族乡镇有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可以自由参与到节目中来,充分感受浓郁的苗侗风情。
绥宁还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民族文化多姿而奇特,苗医、苗药独树一帜,吊脚楼、风雨桥等民族建筑风格独特,唱山歌、吹木叶、踏芦笙、跳傩舞、逗春牛、祭狗、舞龙灯、上刀山、闯火海、下油锅等民间文化异彩纷呈。
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民俗吸引了众多电影电视制作商的青睐,《秋收起义》《炎帝传奇》《那山那人那狗》《痴虎》《生死路上》等10余部电视、电影在此拍摄,成为全国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
产业兴,
竹子之乡做活“竹”文章
绥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子之乡”。罗玉梅告诉记者,绥宁全县现拥有南竹面积75万亩,立竹数1.5亿株。全县年楠竹加工量1000万根以上,南竹加工产值达17亿元,产品包括竹滑板、竹西餐具、竹家具、竹木复合地板等,受益人口超过10万人。
“我们力争到2020年,全县南竹加工业实现年税收1亿元以上,打造一个湘黔桂边最大的南竹产业加工基地,进入全国南竹产业重点县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绥宁将科学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大力推进竹林道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木竹产业示范园,深度挖掘竹文化,让文化旅游与南竹产业深度融合。
南竹产业链长、就业门路宽、带动能力强,成为绥宁农民脱贫致富最实在的项目。对此,绥宁县设立了产业扶贫专项基金,已连续三年投资1亿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奖励、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奖补和南竹等产业扶贫支撑体系建设。
为突出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重点做足做活“竹”子文章,今年“四月八”姑娘节期间,将举办“全竹宴”“竹海山歌行”和“竹木民俗设计大赛”;“湘西南竹商品展览会”以及“第二届土货节”等精彩的竹主题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