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旅游行业中,这一矛盾也显著存在:旅游已深度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大众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创新性、多样性的需求,愈发旺盛。
逐浪时代步伐,“全域旅游”的星火已在湖南各地熊熊燃起,十九大的召开,更为湖南旅游工作带来更多指引。在此崭新节点,时刻特别推出“学习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礼”系列报道,跟随我们的脚步与视角,带您走近写满惊喜的锦绣潇湘,同时,一同展望新时期湖南全域旅游的新愿景。
3个不同的主人公,3个各具特色的农庄,却都拥有着同样动人的美丽乡村梦想,这些绽放在衡阳县各地的乡村旅游点,如同星火,在这片热土上传播着新时代的美好希望。
在“学习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礼”的实地采访报道中,时刻新闻采集到几个小故事,它们正发生在衡阳县,却又不仅仅限于此。因为,这其中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光景,正如火如荼地发生在锦绣潇湘每一片乡土田园之上。
3个故事,1个梦想,时刻新闻带你小品乡村旅游。
时刻新闻记者 杨烊 实习生 张薇 通讯员 洪思薇 摄影 陈敏捷 衡阳报道
70岁老爷子执意“圆梦怀民”
如果不是亲身来到位于衡阳县渣江镇的“圆梦山庄”,亲耳听彭老爷子细细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很难让人相信,一位70岁的老人竟然执意倾尽两代人的财力人力,只为实现“圆梦怀民”的梦想。
“田荒了,山荒了,村里都是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看着让人难过。”彭老爷子早年下海,小有成就,按理说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早些年返乡时,家乡人气衰败的样子,刺痛了他的心,返乡带动乡村振兴的梦想,悄然萌发,以“圆梦怀民”为秉的圆梦山庄应运而生。
“圆梦山庄”计划5年投资5亿,是目前衡阳县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点,按照国家4A级景区要求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建设已接近尾声,元旦即将试运营,彭老爷子一家两代人投入超过了3000万元。
为了建设山庄,彭老爷子带着后辈共同在家乡辛苦耕耘,山庄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原生态农业生产链,并致力于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开发和助力营销。未来,全国最大的糄粑(当地特色点心)传承和生产基地就将落户圆梦山庄。如今,山庄的农副产品电商营销展示中心也已建成,将为周围农户带来产业帮扶。
圆梦山庄共辐射6个村、18个村民小组,已经让一个贫困生产队摘掉“帽子”。建设期间带动200余人就业,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余元。
“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现在明白了,社会效益远远要大于经济效益,周围的人富了,比自己户头多个数有意义得多。”彭老爷子的儿子彭云林表示,一家人将努力耕耘家乡,共同守护“圆梦怀民”的梦想。
年轻小夫妻变300亩“废田”为宝
“父母在,不远行。我和丈夫都是衡阳县人,恋家。我们在外面创业了几年后,就回到了这里。”贺丹是典型的“80后”,年轻、阳光,充满亲和力。她与丈夫共同经营的红灿园生态农庄,正如其名,几乎每日都生意红火,贺丹忙里忙外,经常来不及正点吃饭。
红灿园生态农庄总占地300亩,目前已开发80余亩,已投资3600万元。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度假、自然教育、农耕文化科普为一体。2016年底才开业的它,短短时间已小有名气。就在2017年底,12月25日,红灿园刚被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点)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2017年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对于贺丹夫妇而言,带动乡亲们致富,是他们回到家乡更加重要的事情。“带领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富”,是红灿园的目标。贺丹介绍,农庄不仅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对口扶贫,同时,正在积极致力于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展示,产业帮扶对口农户,每户每月可增收2000-3000元。
聊起红灿园,农庄所在的杉桥镇镇长刘剑很激动,连连赞许。“他们俩夫妇扭转的这块地,有300亩是‘废地’,曾经是煤矿区,挖矿导致沉陷,种不了水稻,一直荒废。”刘剑介绍,贺丹夫妇对土地进行了改良,种植了果树,如今生机勃勃,“变废为宝”。
刘剑介绍,红灿园不仅仅为当地村民增了收,同时带来了好风尚:村民瞧见农庄设计得漂亮,也开始讲究房屋设计,当地民居也越来越有品位、有格调;优良的生态环境,也让村民们茶余饭后纷纷走出家门,散步休闲,生活方式更为健康。
建筑老板的失眠,只有乡土才能治愈
“把农业当作休闲和体验,就充满了乐趣。”返乡不到5年的陈修武,如今已算得上生态农业的行家,“我们养殖猪和鸡,产生的废物制成有机肥供农作物生长,同时还制成沼气,供附近村民使用,每年每户可省下千余元煤气钱。”陈修武在家乡衡阳县井头镇所经营的志宏农庄已建立起一个养殖零排放、种植肥源自足的循环体系,构筑出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环保生态系统。
很难想象,在返乡之前,在外打拼漂泊近20年的陈修武,其实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外经常应酬,又一直待在雾霾严重的地方,后来落下了失眠的毛病,怎么也治不好。”陈修武说,一次回老家,发现失眠竟然不治自愈。“决定回老家从事农业,一来是寄情于家乡的好山好水,二来希望回报家乡,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
从一无所知到技术精通,这几年,陈修武从建筑商人成功转型为新型农业专家,所经营的志宏农庄也逐渐从纯农业拓展了采摘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成为周边乡村旅游名片。
休闲农业产出回报慢,志宏农庄至今还未开始盈利,但陈修武却已吸收了数十名村民就业,同时,对于身体残疾不能现场作业的贫困户,陈修武将新型农业的种子送上门,并帮助农民销出。“做农业十年,比不上做建筑一年赚的,但是这种开心和满足无法比拟。”
陈修武说,他最喜欢凌晨2、3点醒来,躺在农场的草地上,植物和小动物们窃窃私语,泥土芬芳,令人沉醉。
来源:红网
作者:杨烊 张薇 洪思薇
编辑:龙腾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