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扬热情 整建并举,矢志成就美丽中国的新化梦想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左志锋 编辑:晓柒 2017-09-13 11:00:58
时刻新闻
—分享—

  文/中共新化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左志锋

  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央和省、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化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更应以“走在前面,争做榜样”的高度自觉,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重要支撑,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县域综合环境建设,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生态靓丽、宜业宜游、文明和谐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着力形成转型发展新化特色和亮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勇立潮头、争创一流。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美丽蓝图

  遵循“科学布局,集聚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和各村庄建设性规划,特别是要以前瞻性眼光,突出精心编制好主要交通干线两厢、重点景区沿线及景区内部村庄、“一江两岸”视野范围内城乡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规划,点亮特色。县城至紫鹊界、县城至大熊山等通景公路,要作为重点首批规划实施,4个主要旅游乡镇的81个村要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貌”的标准率先启动建设。一是要统筹长远。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空间布局等方面,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避免无序化发展,防止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二是要突出特色。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护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彰显个性特色,体现新化特点,不能搞一刀切、模式化。三是要分步推进。根据各个乡镇和乡村的实际情况,从农民长远生活和发展角度出发,从解决农民群众最期盼、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分步安排工作任务和建设任务,切忌不顾农民现实收入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搞大拆大建,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二、坚持整建并举,建设美丽环境

  城乡整建工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以创建村、创建乡镇、中心城区、中心镇区、景区、公路沿线为轴心,坚决扫除“脏、乱、差”,留住“洁、净、美”,让梅山大地处处清新宜人。一是全力治“脏”留住“洁”。对环境污染行为采取断然措施,纵深推进治污专项行动,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常态化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空间、时间维度上无缝对接。常态化开展污水排放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杜绝畜禽养殖场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实现资江两岸禁养区全面退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推行雨污分流,加快实现重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力度,确保创建村80%以上农户达到卫生厕所标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加快全县垃圾焚烧发电、农村可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要将省道、县道及主要乡村公路两旁的露天垃圾池,靠近溪河、可能造成河道二次污染的垃圾池,通往景区、景点沿线有碍观瞻的敞口式垃圾池全部拆除,摆放密闭的垃圾斗或桶。二是铁腕治“乱”留住“净”。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卖、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扔乱吐”等“六乱”现象进行铁腕整治,出台专门方案,分区域进行集中专项整治。中心城区、主要出城口要拆除所有乱搭乱建的棚屋,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乡镇中心区域要拆除所有乱搭乱建的棚屋,杜绝晴雨伞、遮阳布、人字招牌、占道经营等现象;所有县到镇公路、河道两旁的乱搭乱建的棚屋、广告牌全部进行拆除;行政村要以整治农户柴草乱堆、农机具乱放、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现象为重点,引导农户家禽实行圈养。三是合力治“差”留住“美”。重点完善通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村级活动中心、文体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公共厕所、综合超市、便民服务点、餐饮住宿、银行ATM网点等社会服务设施,满足群众购物、休闲、娱乐等日常需求,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在全县城乡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在主要通景公路和干线公路、景区种花养草植树,特别是要将“一江两岸”沿线、城镇进出口、城乡结合部等作为重点打造,做到“广种树、多栽花”,营造放眼望去花花草草、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有致、处处美不胜收的视觉格局。

  三、坚持严抓重管,构建美丽形态

  建设无序是新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痼疾,通过去年以来的阶段性整治,情况有了一定好转,但拆违控违仍面临随时可能反弹、存量巨大的局面。要按照“守住增量为零底线、逐步消化存量”的指导思想,着力形成拆违控违常态化工作格局,使城乡建设全面实现有序化管理。一是强化宣教,和谐控违。坚持舆论先行、教育引导、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到“干部走到哪,控违政策宣传到哪;车子开到哪,控违拆违广播喇叭响到哪;乱搭乱建发生在哪,就拆到哪,曝光信息就发到哪”,特别是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曝光,让乱搭乱建者“无地自容”,督促违建当事人自行拆除整改,减少强制拆除阻力,节约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严抓违法典型,通过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守法意识,加速形成全社会支持拆违控违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执法部门+乡镇+行政村”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由所在乡镇牵头,规划、国土、城管、经信、公安、水利、公路、农村公路、风景管理处、供水供电、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责任部门都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对拆违控违做到随叫随到,服从指挥,发现一处,拆除一处,打造一支常战常胜的拆违铁军。明确每月的18日为全县的集中拆违日,开展常态化拆违行动,确保新增违法建设为零,逐步拆除存量违法建设。三是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在根治源头、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做到疏堵结合。一方面要切实“疏”得通,完善好各种工作举措,用心做好服务,确保符合条件建房的村民建房点和重点工程建设安置用地及时审批,限时办结。另一方面,要“堵”得住,坚持拆建并重、拆管并重、拆治并重,坚决消除建新不拆旧、少批多建、不批先建、长高长胖等有失社会公平的怪象、乱象。大力加强建设领域依法治理,强化建房户持证建房、按证建房规矩意识,坚守住农村建房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层的审批监管底线。凡是不持证建房的、不按证建房的,一律视为违法建设,坚决予以拆除。切实加强民居风貌统一管理,在“传承历史、彰显特色、一乡一韵”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绘就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乡村画卷。

  四、坚持兴业富民,发展美丽业态

  建设美丽乡村,要紧扣“脱贫转型、富民强县”主线,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增强村级集体发展后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一是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围绕茶叶、中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加快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在有条件的乡村推广紫鹊界田园生活馆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直接受益,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构建活力迸发的美丽业态。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围绕大熊山、紫鹊界、梅山龙宫、梅山大峡谷、天门等精品旅游路线,发展富有梅山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打造星罗棋布的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大力支持正龙古村等传统村落保护,维护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注重培育能带动行业整体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组织化发展,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要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要注重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特别是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湘企出海”计划,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使我县特色农产品更快更好地走向全省、全国甚至世界。

  五、坚持内外兼修,留住美丽乡愁

  乡村之美,既美在环境,更美在韵味、心灵和道德。内在的美,才是美丽乡村的根和灵魂。要始终坚持以人文特色为载体,不仅要留住花园般的环境之美,更要展现意蕴深厚、秩序井然的风尚之美。一是挖掘特色,打好文化牌。文化传承是乡愁,作为千年古县,新化有丰厚的梅山文化底蕴。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和传统民居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完整无缺地把梅山武术、梅山农耕文化、梅山傩戏、梅山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展示出来,不断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赋予美丽乡村的新化内涵,将那些深深烙印在人们心底的东西还原出来,守护好忙碌现代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并给予近千万梅山儿女一个美丽古朴的家的港湾。二是崇文尚德,打好文明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要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弘扬正气,切实利用身边那些富有感染力的崇德向善的人物和故事,感染更多身边的人,使农村不仅做到“面子”漂亮,更要做到“里子”厚实。要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逐步淘汰塑料杯、塑料碗、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导用公筷文明用餐。由县文明办牵头,在全县选取200个村深入开展好文明创建活动。三是清风正气,打好制度牌。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创建村财务要实行每季一公开,重大开支要及时公开;要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事;要实行村主职干部坐班制,帮助解决群众难题,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要大力开展“七五”普法进乡村主题活动,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完善村规民约、公共设施管护、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营造村民相处和睦,村村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左志锋

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7/09/13/44245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