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旅发委: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来源:红网 作者:谢镐平 编辑:晓柒 2017-07-04 18:52:22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湖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也是推动湖南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南省旅发委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融合发力,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子。

  通讯员 谢镐平 长沙报道

  一、突出政策导向抓融合发展。湖南省旅发委坚持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制定有关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指导文化旅游健康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湖南省消费导向型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关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湘潭(韶山)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2016年3月30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对建设旅游强省进行了决策部署;11月1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并用一个专门部分来安排部署。2017年1月19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基础设施与市场营销同步,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各市州相继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或全域旅游动员会,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二、突出品牌打造抓融合发展。湖南省旅发委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湖南省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使湖南省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一是突出打造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品牌。目前全省101个4A级以上旅游区点中,有49个属于文化型旅游区点,占比接近50%。通过韶山这一龙头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带动,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迅猛。2016年湖南省主要红色旅游区(点)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550亿元,均同比增长15%。通过对湘西边城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合,近年凤凰古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衡阳南岳旅游区发挥宗教名山的品牌效应,注重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岳阳岳阳楼、怀化洪江古商城、芷江和平文化城等文化旅游区点都广受游客欢迎。二是突出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品牌。重点推出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张吉怀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南寻根祭祖精品旅游线、湘东红色文化与休闲精品旅游线、湘中大梅山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北环洞庭湖生态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伟人故里“红三角”精品旅游线、湘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等八条省级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三是突出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品牌。注意从满足和丰富游客的夜生活入手,发展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以及其他市州的美食文化等,让中外游客在城市休闲中体会和领略到迷人的湖湘文化。四是突出打造文化旅游节会品牌。连续15年举办中国湖南旅游节、连续13年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连续7年举办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目前这三个节会已成为湖南省重要品牌节会活动,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五是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先后培育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魅力湘西》《边城》等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文旅跨界融合的典范。

  三、突出项目带动抓融合发展。湖南省旅发委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通过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大湘南旅游发展规划》《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湖南部分规划,指导市、县、景区编制旅游规划100多个,切实把文化旅游融入到规划编制当中,引导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比如,湖南省“十三五”旅游规划中要建设十二个功能区,其中有八个是文化旅游功能区。二是坚持项目带动。2016年全省在建重点旅游项目463个,总投资6598.22亿元,其中文化旅游类项目161个,总投资3197.73亿元,占比分别达到34.8%和48.5%。今年一季度,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达469个,其中涉及文化旅游类项目215个,占比45.8%,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全省投资的重点、发展的热点、开放的亮点。三是坚持典型示范。从2013年至2017年省财政将累计投入22.8亿元,分三批重点支持13个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新化县、凤凰县、新宁县和韶山市4个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平均接待旅游者人次增长率为27.46%,平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达27%,分别高出全省增长水平9.1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同时4个县基础设施投入和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进一步彰显。

  四、突出整合营销抓融合发展。湖南省旅发委坚持整合资源精准营销,发挥节会展会和媒体的传播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举办节会实施营销。充分利用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平台、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湖南旅游休闲博览会、“锦绣潇湘•快乐湖南”首届原创旅游歌曲大赛和首届旅游摄影大赛等平台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系列活动,举办红色旅游故事大赛,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旅游节,2016年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成功举办“美丽中国·快乐湖南”旅游推介会,向世界展示文化湖南多娇风采,全面提升“锦绣潇湘”湖南旅游品牌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区域联盟合作。大力推进旅游合作,加强与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湘桂高铁沿线省区的合作,开发高铁沿线旅游市场。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平台,推动两省旅游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强“锦绣潇湘”和“清新福建”品牌。成立沪昆高铁湖南穿越之旅推广联盟、大湘东文化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2016年3月推动成立张吉怀旅游合作共同体、崀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合作联盟,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共享共赢。三是创新开展外宣推介。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积极探索建立海内外营销渠道,在韩国首尔等主要客源城市设立旅游宣传推广体验中心,选取境外主要客源城市与全省有关市州结为旅游友好城市,先后邀请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媒体和旅行商来湖南考察踩线,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据统计,仅2015年先后14次组团赴港澳台、韩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南非、美国参加旅游推广活动。四是借力媒体发动攻势。充分发挥媒体传播力,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推出“锦绣潇湘、伟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娇”旅游形象宣传片,在旅游卫视和腾讯旅游推出《魅力中国 旅在全域》湖南旅游视频访谈栏目。与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腾讯、红网、新湖南开展战略合作,开设湖南旅游专刊、专版、专栏、微信、微博、微视频、APP等,构建立体化的文化旅游宣传网络体系,全方位持续发动营销攻势,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突出综合管理抓融合发展。湖南省旅发委坚持创新方式、综合施策,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探索构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新机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优化旅游发展市场环境,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监管责任清单化。改变以往旅游部门“单兵作战”的碎片化监管方式,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并印发《湖南省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实施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监管责任清单,明确了旅游、安监、发改、民族宗教、公安(消防)、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监管等11个部门对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的监管职责,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二是监管方式信息化。推进旅游信息化监管工作,完成《湖南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0)》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湖南旅游诚信监管平台”建设,创新发行“锦绣潇湘旅游卡”,高效完成“‘快乐湖南掌上游’手机APP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湖南旅游监管指挥中心正式运行。湖南旅游监管网开通湖南省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及时向游客发布全省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的企业基本信息和诚信经营信息;设立“诚信榜”和“曝光台”栏目,宣传旅游行业诚信典型,曝光典型案例。针对当前互联网条件下自驾游、自助游新业态旅游市场失范、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新业态旅游现状及安全机制调研》,探索建立新业态旅游市场规范和安全管理机制。三是监管治理常态化。成立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委员会,联合省发改委(物价)、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两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重拳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2016年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1989人次,检查旅游企业1167家,发现并限期整改各类问题634起(处),5家景区被摘牌,10家景区被警告和严重警告。以长沙市橘子洲5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为教训,建立约谈制度,对全省27家4A和5A级景区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强化举措,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动态监管。

来源:红网

作者:谢镐平

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7/07/04/43470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