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大咖游浙江走进乐清中雁荡山
全国网络大咖游浙江走进乐清黄檀硐村
浙江在线旅游频道10月27日讯(记者 胡彬 方芳 摄影 洪亮)秋色渐浓,清晨的雾气缠绕在乐清中雁荡的层峦之间,阳关穿透过山间古寺的廊檐,一声钟响在宁静山间愈显悠长;而在山坳那头的灵山景区内,一座“两溪穿村,石桥横卧,巷道纵横交错”的“桃源村落”内,鸡鸣与犬吠也唤醒着村间的清晨……
位于浙江南部的城市乐清,就以这样一幅山好水好的诗意画卷呈现在大家眼前。10月27日,这里迎来了参加2016“融媒体•游浙江”之全国网络大咖游浙江活动的40余位媒体“大咖”。
本届活动由浙江省旅游局、浙报传媒主办,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承办,不仅有来自浙江、北京、天津、江西、四川、云南等10余个省市的网站、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参与,还邀请了20余名天南海北的自媒体达人。微博粉丝量400多万的自媒体、中国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出过多本畅销游记的作家……这些媒体大咖将沿着乡村之旅、古镇之旅、海洋之旅的路线,深度探访诗画浙江里的乐清、青田、龙泉等地。今天乡村游首站便抵达浙江乐清,感受这座城市发达经济之外的另一重山水慢生活。
烟雨濛濛的中雁荡山
闻山嗅水
感受“深闺”里的中雁荡之美
“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秋季晨光,均匀地洒在中雁荡的群山之间,幽深的峡谷平静又险峻,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隆隆的水声,山间的石板路上还留着夜半的湿润露水,2016“融媒体•游浙江”之全国网络大咖游浙江的媒体大咖们就这样与自然不期而遇。
越往上攀登,路愈加陡峭;穿过鸿蒙亭,原生态的山景宛如鸿蒙初开;走进云游关,仙雾缭绕,令媒体人真切地感到人在云中游的意味。工作人员介绍,中雁荡山上有钟前、白石、龙山三个湖泊,无论春夏秋冬都似三面明镜镶嵌在群峰之间,而玉甑、西漈、三湖、东漈等七大景区,千百年来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幽。
近年来,乐清市全面打造城市旅游,两个城市旅游中心和城市沿岸旅游线路被纳入重点打造名单。其中,在城市旅游中心打造上,以乐清车站作为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创意园区、旅游产品等相结合,打造慢生活的城市区域中,将计划向雁荡山、中雁荡山、黄檀硐、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景区延伸,实现全域旅游的初步构造。
“大咖”对中雁荡山倾倒不已
幽静的中雁荡山,历来如藏在深闺的碧玉。媒体人们下车之处,名为下马岭,据说,当年谢灵运至此,山路陡峭,只能下马而行,于是有此名。不过,今天,“深闺”已变为通途。乘坐动车可直达乐清旅行。届时,由于在雁荡山“金名片”光芒下而“藏于深闺”的中雁荡将以全新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展示“东南第一山”的壮丽图景。
秀美的中雁荡在旧时折服了无数文人墨客,如今也折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大咖们。“仙气!”天津北方网的徐美虹在山上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她说,相比北方的山,中雁荡山温暖湿润,又不乏险峭,既充满诗意,又满富野趣,一路拾级而上,紧张又兴奋。而云南网的高艺萌则感慨,中雁荡山虽然绝对海拔并不高,但这份雄奇秀美,与同在南方的云南,又有诸多的不同,一路看云海、走山路,带给她别样的登山之趣。
参观乐清黄檀硐村
放慢脚步
触摸隐世古村的历史味
从中雁荡山坐车出发,绕过陡峭狭窄的盘山公路,翻山越岭间便能到达黄檀硐古村落的村口。黄檀硐村也是中雁荡灵山景区的核心景区,在2007年时被评为“中国首批景观村落”,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未受城镇化影响的古村落之一。
如果说在中雁荡感受到的是江南风光的秀美与壮丽,那黄檀硐村展现的或许便是江南人文景观的脉络。
黄檀硐村四面环山,以前只有四条小路穿过窄窄的谷口通向外面的世界。站在旧城门上眺望城门外幽深的峡谷时,能感受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村子内的建筑多以石头垒成,高高低低的老房散落在村子各处,一条条同样以石头铸成的长着青草的石板路通到每一户家门前。正是午后时分,有老人坐在低矮的房门前沉默,有小孩三五成群地奔跑撒野,也有人在村前的田地里安静地干着农活,都市的气息在这边消散得干净,只剩下缓慢的生活轨迹在继续。
空中航拍乐清黄檀硐村
一片宁静的村庄中,偶尔点缀着轻轻的对话声。“你看,这个字读什么”,“哇,这颗樟树有400年了”……媒体人们有的在古宅前聚精会神地辨认宅邸的名字,有的站在古树下凝望,有的在石桥上取着景。走入这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他们似乎瞬间放慢了脚步。
“以前一直以为温州是城市和富饶的代表,没想到有这么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成都的自媒体达人余晓怡常年在国内外各处游历,他说,与一些古镇、村落相比,这里没有被过度的商业化所侵染。他被黄檀硐的生态所深深打动。而写过多本畅销游记的80后作家刘小顺,对旅行也有着深度的理解,他告诉记者,许多古村落都在平原地区,在雁荡山之下还有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村落,确实很特别。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开发,这里未来一定会有相当的吸引力。
黄檀硐村作为珍贵古村落资源,乐清市也正在寻求更好的方式去保护开发。据悉相关部门如今已经在进行黄檀硐古村落的整体设计规划,希望在保护古村落特色的基础上建设旅游设施。
多重规划
促进旅游新转型
从2012年开始,温州开展交通绿道建设,通过对现有道路改造,利用道路沿线丰富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串联市域主要的旅游景点,具备自驾、骑行和步行的休闲游憩功能。乐清境内的温州交通绿道2号线,由104国道白象起点一路由西向东经过中雁荡山、灵山、黄檀硐古村落、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最后到达雁荡山。驱车进入交通绿道后,看到的是公路两旁层林尽染的绿意,以及每隔5公里左右出现的风格各异的驿站或休息点。
在乐清市旅游风景管理局的规划中,2号线是推进中雁荡山、灵山、淡溪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随着如今乡村民宿的不断发展,各地市都将精品名宿打造列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在中雁、黄檀硐一带,乐清也将沿交通绿道2号线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山老区生态画廊宿游带,以让游客进得来、慢得下、留得住。
在古道游进入游客视线时,乐清便开始计划启动古道旅游开发,整合小西门——桐岭顶、呈山岭,北门——枫树湾等古道与灵山风景区、黄坦洞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打造“桃源古道”。在“旅游+”的背景下,乐清还将计划以文化带动旅游,接洽引进电影、电视剧导演踩点,打造影视基地;联合水利局、环保局将中雁白石水库打造成山水景观。
来源:浙江在线·旅游新闻网
作者:胡彬 方芳 洪亮
编辑:晓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