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旅游+”到“+旅游” 乐清开启打造旅游名市的新征程

来源:浙江在线·旅游新闻网 作者:胡彬 方芳 洪亮 编辑:晓柒 2016-10-28 11:04:32
时刻新闻
—分享—

浙江在线旅游频道10月28日讯(记者 胡彬 方芳 摄影 洪亮)山水诗人谢灵运赞乐清“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这里不止有山水的灵韵,也有海滨的壮阔;不止有城市的繁华,更有乡村的恬静。这里风物迷人,《琅琊榜》中梅长苏泛舟吹笛的经典片段便取景于乐清中雁荡山的钟前湖。这里的沧桑历史,留下犹如桃花源般的古村奇境;现代化的建设又为她抹上绚丽的色泽。

  10月27日,由浙江省旅游局、浙报传媒主办,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承办的“融媒体•游浙江”全国网络大咖游浙江大型采访活动中,40余位全国网络媒体记者以及新媒体大咖们走进了浙南城市乐清,在中雁荡的巍峨雄奇与黄檀硐古村落的幽静古朴中,感受乐清旅游的全新魅力。

网络大咖各抒己见

  为“旅游名市”增添智慧魅力

  27日下午,“山水中雁·都市仙源”旅游交流座谈会在乐清举行。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吴寿喜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历数乐清旅游特色:在中雁荡山景区,白石湖、龙山湖、钟前湖“三湖”,静静卧于其中,高峡平湖,峰峦倒影,难得一见。即将修复的玉甄峰玉虹洞,为道教胜地,在此极目四望,既有目空一切之实感,又仿佛能参悟道教“目空一切”之境。集山、海、河、湖、岛于一体的乐清,总能带给游客旅人别样的感受。

  随着近年来“旅游名市”的打造,乐清将旅游经济做到了老百姓的身边来。从城市旅游的打造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从滨海游的全新规划,再到民宿游的特色提升,乐清市在旅游上交出的答卷已有全新成绩。会前,全国网络大咖们在史称“东南第一山”的中雁荡感受了峰峦的雄壮与湖水的柔美,也走进“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的黄檀硐古村落,见证了古朴乡村风情与精致民居建筑。通过一天的游览媒体人们也从所见所闻出发,以媒体和游客的视角向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表达了切实的感受。

“我被黄檀硐古村落震撼了。”《中国报道》的金黎春第一个发言,他说,自己从业十几年来,去过浙江很多的山山水水,但如此纯天然,保存得如此完好的村落十分难得。中国江西网副总编辑何文云则认为,同时拥有山、海、古村等旅游资源的地区并不多。乐清只要真正利用好丰富的自然资源,打亮山海名片,将会具有很大潜力。湖南红网的杨烊、四川新闻网的杜贤会、写过多本畅销游记的旅游达人何小顺等也踊跃发言,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对乐清旅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建议。

  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吴寿喜认真聆听了媒体们的发言,并一一回应。吴寿喜介绍,未来,乐清还将更加注重文化力量,打造影视基地,融入地方戏、民乐等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打造一个雅俗共赏,兼具山海风情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名市”。

  从“旅游+”到“+旅游”

  打造全域旅游全新版图

  2015年,“旅游+”战略的提出,让浙江省内众多地区都对传统旅游进行了升级改造,从旅游+文化,到旅游+农业,再到旅游+体育等,众多附加内容的融合,将旅游的功能渗透到了各个产业领域,对于乐清来说,“旅游+”也同样无处不在。

  特别是在“旅游+”概念下打造的全景式乡村旅游,将自然景区、古村落旅游资源与古道旅游融合,打造“桃源古道”;将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打造“一乡一节”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将特色景区、特色乡村与民宿相融合,打造精品民宿聚集区……

  “旅游+”让乐清在旅游名市的目标上稳步迈进,不过为了寻求全新的突破,乐清市更在今年提出了“+旅游”概念。在吴寿喜看来,现在的“旅游+”模式多是旅游被动去寻求融合,他更希望能改变成其他领域主动融合旅游。“如农业发展,就可以以农业观光旅游为发展目标,主动融合旅游;或是文化领域,如能以文化旅游为打造目标,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书画、戏剧,而是和旅游充分融合。”

  随着从“旅游+”到“+旅游”的转变,乐清市7个特色小镇均以3A级景区为目标,开始体现这个发展理念,并带动其他景区或旅游产品的理念升级,真正将这个传统的“工业强市”整合打造成一个“旅游名市”。吴寿喜表示,希望通过更多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发展理念的转变,让大家以后来乐清旅游时不仅仅只游玩雁荡山、中雁荡,还能够去了解和体验芙蓉、淡溪、清江等地的特色旅游,让乐清从“旅游名市”真正转化成“旅游全市”打开乐清全域旅游的全新局面。

来源:浙江在线·旅游新闻网

作者:胡彬 方芳 洪亮

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