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人会考试不是吹的 民国首次“国考状元”是长沙人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杨清 2016-03-04 08: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1942年,时任驻伊朗公使(左五)的长沙人李铁铮,在1931年国民政府首届“国考”中考了外交官领事官类考试的第一。资料图片

  湖南人历来就以会读书、出人才闻名于天下,岳麓书院门前挂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就是最好的注脚。湖南人在1931年国民政府的首次国考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85年前的“国考”要连考7天

  1931年7月15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公务员高等考试,分为普通行政人员考试、财政行政人员考试、教育行政人员考试、外交官领事官考试、警察行政人员考试五种。

  考试时间是从7月15日到7月21日,考生需要经历七天的全天候封闭考试。

  考试内容也十分庞杂,如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科目就包括:国文、民法、刑法、行政法、财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等等12门之多。

  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湖南江苏两地考生最多

  那场考试,吸引了全国两千多人报名,考生须乘船、坐车或步行统一赶赴南京应考。据统计,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在录取的100人中没有一位女性。

  外交官领事官类长沙人考第一

  在录取的100人中,湖南人就有17名,录取总人数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江苏省。

  在录取的湖南人中,长沙人李铁铮在外交官领事官类的考试中考了第一,湖南的冉鹏考了普通行政类公务员第三,教育行政人员的榜单中,湖南省夏开权成绩为第三名。

  李铁铮在考取外交官后,曾任国民政府驻多国的大使。新中国成立后,他辞去国民政府公职,转而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

  李铁铮曾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1953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56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大学执教。

  1957年以后任美国希利亚学院、理海大学、北卡罗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被哈德福特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64年回到祖国,任中国外交学院教授10多年。1976年再去美国,任密执安大学、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两年。

  1978年回国,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外交学院名誉教授、全国侨联顾问,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

  薪资

  月薪最高700元,能买万斤大米

  两千多人报考,仅录取100人,这些“拔尖”录取的公务员们,收入怎样?生活水平如何?

  当时公务员也是铁饭碗,也是人山人海地赶考。当时政府官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能考上公务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公务员不仅地位高,薪水也高。都说民国时期的教授工资高,的确如此,可是民国官员的工资更高,一个普通官员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一个知名教授的月工资可能是200至300元,而公务员最低的月工资有七八十元,县长省长级别的月工资也有两百元左右,而部长级别的工资就更高了。

  1925年,当时政府颁布的《文官俸给表》显示,特等级别的特任官工资最高,每月税后能拿到700多元,按照当时物价水平,可折合成一万多市斤的大米。而工资最低的三级四等委任官每月能拿到约60元的工资,折合800多市斤的大米。这仅仅是工资,不包括民国公务员们的年终考绩加薪、奖金和其他福利。

  ■来源:天下湖南网、新华网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杨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