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实习生吉媛 记者秦梦迪报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7月26日,在婺源篁岭召开的“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篁岭样本’国际研讨会”上,“互联网+”、租赁度假与乡村旅游融合等话题成为热议焦点;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思路。
乡村旅游进入“互联网+”时代
“客栈在婺源的数量不少,但作为低频消费,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太慢,所以什么办法解决?放在网络上面。”途家网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军以农家住宿为例,指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也正融入其中。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旅游投融资及酒店管理专家宋雪鸣主持围坐论坛时表示,目前,“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股新的驱动力,成为对市场、客户、产品、企业经营方式,甚至整个社会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情怀催热了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快车道的乡村旅游发展,在当今互联网的大潮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升级又该何去何从?
罗军在主旨演讲中总结到:“婺源是个聚宝盆,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它和世界接轨,让它和互联网接轨。那么明天,它将站在历史的最前端。”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篁岭开启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篁岭的‘晒秋’文化已经通过网络传播了出去,我们想通过宣传和文化挖掘,让篁岭在国内唱响甚至走出国门。”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在会上说到。
婺源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篁岭作为婺源模式的新样本,近年来在信息时代下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营销的方式备受各方关注。
在黄细嘉博士看来,篁岭乡村旅游与互联网对接,是传统与现代、篁岭与外界的对接。互联网是政府、企业与社区共建的平台,要运营好这个平台,就要考虑如何让游客归心、分享:建筑的功能化(篁岭的每一座建筑都具有功能且丰富多彩),社区的生活化(“返聘”原住民使古村活化),村落田园化和农耕化(篁岭梯田保护得很好,一年四季都有农作物),所有一切都应本地化传统化原真化。
当前,智慧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是简单地吹嘘造势,而从加强景区自身建设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需要,让游客在篁岭享受、归心,进而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出去,这种化客体消费为主体宣传的互联网营销方式,是篁岭留给乡村旅游的启示与经验。
乘“互联网+”之风升级乡村旅游发展
“我们相信传统企业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一定能够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我们也相信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乡村旅游一定能获得全新的发展。”会上,宋雪鸣教授表达了对乡村旅游借“互联网+”之风发展升级的信心。
“互联网+”的本质是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从中分析、倾听消费者心声,以此快速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它促使当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格局。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博士邹勇文认为,互联网思维下,乡村旅游要注意产品的思维、运营的思维,创造细分化、有个性的旅游产品。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胡海在总结嘉宾主旨演讲时表示,江西目前的乡村旅游营销思路已经从“把对象当客体”向“把受众当主体”转变。
乡村旅游要真正拥抱“互联网+”,既要转换发展思路,也要在行动上与“互联网+”的思路相匹配,防止陷入“互联网+”认知误区。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海洋的冲击中,篁岭如何做到社区共营,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品橙旅游联合创始人王琢博士说到,智慧化是乡村旅游营销中重要的一环,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从远程营销吸引游客和本地营销提高消费两大块入手,不断发展升级。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吉媛 秦梦迪
编辑: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