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迎来暑期旺季 旅游业模式创新在路上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徐宁 编辑:杨烊 实习生:麦倩怡 2015-07-16 11:3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旅游迎来暑期旺季,自助游已成平常,个性游成了旅游公司的新亮点
  
  暑期长假刚刚来临,境内游、境外游都迎来高峰。
  
  前不久,印尼、韩国等国家对中国游客开始实行免签政策。而7月以来,我国多个航空公司宣布取消机票代理费。多个旅游利好使游客出行火热,自助游已成平常,个性游成了旅游公司的新亮点。
  
  旅游热度升高,但游客满意度却日益下降。与游客在跟团旅游后日益下降的满意度相比,“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旅游需要和时尚,通过“互联网+”,让游客开始告别“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跟团旅游时代。
  
  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盈利点。
  
  “书破万卷,路行万里”
  
  学生族“减压”催热“亲子游”
  
  7月以来,各大中小学陆续放暑假。如何给孩子“减压”,让孩子度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成为众多家长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刚刚从紧张的校园生活释放出来的“学生族”来说,借着暑假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出去畅快游玩,开拓视野,是不二选择。
  
  作为暑期旅游市场的一贯主题,“亲子游”因为大批“学生族”和家长的加入,今年暑期持续火爆,领跑旅游市场。各大旅行社前来咨询报名的学生和家长占到大多数,短线游、长线游、出境游的旅游团中都有“亲子游”的身影。
  
  同程旅游近日发布的《2015暑期亲子游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暑期亲子游预订量同比增长了近4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出境亲子游,同比增幅达65%。80后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是绝对主力,占比超60%。
  
  今年暑期亲子游的出游主题分布情况与往年基本相同,主题乐园类亲子游产品的热门程度位居第一,应季的亲水游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境亲子游产品的预订量占比达到了27.8%,同比增幅达65%,为历年最高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暑期“亲子游”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正在成为拉动整个出境游市场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的境外游学市场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拉动了暑期出境“亲子游”市场的增长。
  
  “玩的是个性”
  
  高端“定制游”异军突起
  
  不赶时间,随心所欲,导游尽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提供服务……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手机旅游APP的推出,充满个性色彩的定制旅游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明显不同于大众旅游的形式。
  
  相对于团队游,定制游享受美食而不是团餐,享受慢游而不是快游。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旅行社在多年前就有定制旅游的业务,不过大都面向特定的团体。近年来,针对个人的定制渐渐兴起,咨询个性化定制线路的散客越来越多。
  
  而旅行社在定制旅游产品时,也会用更多的时间与游客沟通,给予游客更多的建议,而不是以往千篇一律的行程。
  
  对此,开展了十余年定制旅游业务的昆明市登山协会总监罗周全深有感触:“现在定制旅游覆盖了老中青三代人,年轻人较多,各个职业都有,主要针对摄影、露营、徒步爱好者,个性化更强。”
  
  事实上,定制旅游正是以“自由、深度、专属”的特征区别于跟团游和自由行。
  
  “它的特点好比互联网思维下,游客会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提出需求,旅行社来完成产品制作。”中国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说,“‘我来提出需求,你来帮我满足’,定制旅游是个性化定制、小规模生产,能与本地居民实现更多互动。”
  
  戴斌认为,我国的定制旅游发展处于市场导入期至发育期过渡的阶段,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时间和旅游消费的意愿。从数据来看,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大众旅游的阶段,人均消费水平为805元人民币每次;2014年我国人均出游率2.8次,而发达国家人均出游率在7~8次。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同样也在改变着旅游界的业态,由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咨询,旅行社和游客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正在改变。目前,游客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财力、爱好、需求和承受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产品,彻底告别“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跟团旅游时代。
  
  “购物游”遇冷
  
  旅行社盈利模式面临转型
  
  近年来,“购物游”受到颇多指责,有关导游在游客购物时收取回扣、强迫购物、帮助商家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谋取暴利的报道屡见报端。
  
  暑假出游高峰已经到来。记者了解到,7月份以来,赴香港旅游的游客选择产品时,是否有“购物”是他们十分关注的一点。大多数游客选择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赴港纯玩团或者自由行,“特惠游”、“购物游”不再受“待见”。
  
  “眼下消费者对‘购物’产生了抵触情绪。”河南中青国际旅行社前台业务人员告诉记者,游客在咨询旅游产品时普遍对无加点、无自费、无指定购物这“一价全包”的行程报价方式认可。而这种“一价全包”的报价,自然要比“购物游”的报价高出很多。
  
  记者走访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随着游客需求的转变,以前的“特惠团”、“购物团”已经乏人问津,尤其是随着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规整。低价吸引旅客然后靠旅客购物返点的传统盈利模式逐渐退出旅游市场。
  
  “购物成了旅客咨询产品时比较敏感的话题,”河南康辉旅行社业务人员表示,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推广低价“购物游”了。
  
  在很多旅客看来,现在“一价全包”的方式出游更安心,不用担心购物点停留时间过长,游览时间不够充裕、又要考虑加点、自费等问题,对导游也更信任了,整个行程下来感觉比以往更舒适放心。
  
  “购物游”遇冷,对于导服人员来说确实也更省心。多位受访导游表示,现在带团出去,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帮旅客安排好交通、住宿即可。
  
  “现在旅行社的盈利点不同以往,盈利点主要在于赚取团购差价。”一位在上海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被曝光的一系列关于“购物游”的负面报道,至今仍让不少旅客对旅行社存在“戒备之心”。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购物游”对旅行社来说,也并非旅客所想的“一本万利”,相反,多数情况下费力不讨好。一旦出现问题,游客退货、投诉还是轻的,更严重的是旅行社形象的被损害。
  
  “旅行社选择放弃低质、低价的‘购物游’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于当前旅游市场上出现的“购物游”遇冷现象,业内人士普遍叫好,“消费者不再贪便宜,这表明旅客在出游选择时变得更纯粹、更理智”。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购物游”遇冷并不表明,购物没有存在的必要。“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游客是有购物需求和消费欲望的。
  
  相较于国内,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旅游市场相对成熟,没有用游客购物来换取回扣和反冲成本的现象,操作模式比较规范。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内旅行社可以借鉴国外观光旅行团的做法,在购物环节控制时间,保证质量,在不影响旅客正常行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游客的购物体验。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徐宁

编辑:杨烊 实习生:麦倩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