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湘军故居亟待抢修 部分墙体倒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朱远祥 编辑:杨清 2015-05-21 08:44:55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20日,涟源市杨市镇云桂堂,湘军故居云桂堂破败不堪。图/记者杨旭

(5月20日,涟源市杨市镇云桂堂,湘军故居云桂堂破败不堪。图/记者杨旭)

5月20日,涟源市杨市镇云桂堂,78岁的彭家庆站在破 败不堪的房内。图/记者杨旭

(5月20日,涟源市杨市镇云桂堂,78岁的彭家庆站在破 败不堪的房内。图/记者杨旭)

  红网长沙5月21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朱远祥)因为排水系统堵塞,宽敞的天井成为一片水池;古院部分墙体出现倒塌,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这是5月20日潇湘晨报记者在涟源云桂堂看到的景象。这座古院是湘军名将故居群的七处建筑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杨市镇洄水村的云桂堂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进入院落映入眼帘的是500余平方米的长方形天井,由于排水系统淤堵,这里水深半尺,成为鸭群的泳池。进入院落得绕过天井,而在厅堂通道的上方,一些墙体已经倒塌,只能用篷布遮雨。
  
  “是去年上半年倒塌的,幸好没出人命。”杨市镇文化站站长蒋利林介绍,去年墙面倒塌时,在下面歇凉的居民“刚离开几秒”。
  
  记者在院内看到,许多木窗已经腐烂甚至塌落,掉落的成堆瓦片尚未清运,一些角落的梁柱已经掉落,泥砖墙随处可见裂缝。
  
  据了解,多年来,居民曾对院落进行简易维修,比如一些腐蚀后的木柱被红砖结构取代,但这些并非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在古院外墙的一侧,旧房倒塌后,居民在原址建了一栋两层“洋房”,在这个古院里显得格外突兀。
  
  “我们最担心的,第一是安全问题,另外如果这些古建筑倒了,也太可惜了。”蒋利林说。
  
  据了解,包括云桂堂在内的湘军名将故居群,2011年纳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涟源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和平介绍,近年来,省文物局和涟源市多次组织人员到湘军名将故居群调研,从去年起,涟源每年将100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于云桂堂的修缮,市财政去年已将20万拨付到位。
  
  “我们会尽快进行加固抢修。”吴和平介绍,针对云桂堂急需抢修的范围,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已进场开展勘查设计的前期工作。
  
  5月20日下午,正在云桂堂的省考古研究所绘图员介绍,抢修方案将首先考虑排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建筑的基础结构始终会受影响。”
  
  当天下午,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云桂堂的抢修已纳入今年省级文物保护的经费安排。
  
  衰落的古院抹不去的历史
  
  本报娄底讯 湘军,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也参加过多起清朝对外战争,在晚清军事和政治史上举足轻重。
  
  作为湘军名将故居群的云桂堂,与湘军有哪些渊源?云桂堂的百岁老人肖梅英已丧失记忆,而在这里住了60多年的彭家庆也不是很清楚,“是我们的四个老爷爷买来的。”相关的记载是,清道光年间,财主彭胜安四兄弟联合修建了这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大院。
  
  “彭胜安以及他的后人,应该是和湘军做过生意,或者有姻亲关系。”杨市镇文化站站长蒋利林介绍。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湘军名将故居群里,除了云桂堂还有六处建筑:李续宾、李续宜两兄弟的锡三堂,刘连捷的德厚堂、刘连捷之子的师善堂、杨市镇刘姓祖居地的老刘家、刘岳昭之弟刘岳晙的存厚堂、刘岳昕的光远堂。
  
  这些在当地声名显赫的古院,建成时间距今约两三百年,许多院落已经濒临倒塌。在杂草丛生的角落,只有那些被腐蚀的精致木雕,沧桑中仍可透见昔日荣华。
  
  湘军系列的众多将领中,以曾、刘、李三姓的力量最强。其中刘、李两姓将领大都出自涟源的杨市镇和荷塘镇,位于孙水河畔的这两地成为湘军名将故居群的主要聚集地。
  
  在土改期间,湘军名将故居群的房屋都已分给当地民众。比如云桂堂的几百间房屋,曾经居住了两个生产队的100多户村民,后来村民在外建了新房,现在在古院居住的剩下21户。
  
  据了解,房屋的财权问题给文物部门修缮保护带来一些麻烦,但主要的问题还是资金匮乏。比如正在进行的锡三堂抢险加固,修缮范围只能选择濒临坍塌的部位。因为投入的28万元里,光整体勘察设计就占去20万。
  
  “对整个湘军名将故居群进行修缮的话,费用巨大。”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多年的吴和平说,“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朱远祥

编辑:杨清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5/05/21/36849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