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启动仪式的最大亮点是“田园·情怀”论坛。桃源因《桃花源记》而得名,寄托着中国人千年来追寻安定和谐的“田园梦”。如何把“田园梦”做得更美?如何让桃花源这个拥有文化底蕴的“老牌子”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活力?专家们畅谈论道,让现场听众脑洞大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
“给我一个理由,让我流连忘返”
桃源美吗?这点当然毋庸置疑!走过中国乃至世界的极地,见过无数世界自然奇迹,内心依然会被柔美的景致所打动。
但现代人出游,再美的景致,也必须给他们一个出行的理由、出行的由头,而不是一条旅游线路。这个理由,不是躺在前人留下的旅游文化“遗产”上“啃老本”,而必定是在继承、传承的同时,进行山水人文的时代刷新、超越。
为游客准备的理由实质也是制订标准,制订出现代人心目中的田园标准、高山冰川标准、古镇古村标准。陶渊明给桃源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和优美的故事,牌子很响亮,但如何借力?值得研究。现代人还喜欢1600年前文人士子们所喜欢的调调吗?愿意做现代隐士吗?肯定不是。这就需要刷新了的现代人的田园概念。
文化旅游创意领军人物叶文智——
“不能用工业模式做文化旅游”
很小的时候,我们在课本里读过桃花源。那个时候,中国旅游,多是从《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开始;但现在,跟着课本去旅游的时代已经过去。旅游只有老歌新唱,才能源源不断引客来。
很多人做旅游从硬件上下功夫。硬件只是一个方面,要从产品、市场、品牌、团队、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考量。特别是田园村落,不是简单的自然生态,更多的是人文生态,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田园建设,不仅要让鸟儿回来,让人回来,更重要的是让民俗回来。现在的城市和乡村建设,很多是整齐划一的规划,千城一面,千村一面,这对乡村旅游来说是最忌讳的。不能用搞工业的模式做文化旅游,村落、田园文化一定是特有的,彰显文化个性的。
桃源本身拥有一个好品牌。比如桃源做的桃花节,完全可以做大一些,做百花节、建十里桃花路。只有转变观念、抓住特色,与时俱进,才能写好“新桃花源记”。
桃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唐汇诰——
“五大元素重新装扮桃源”
因为一篇《桃花源记》,桃源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理想国度。今天的桃源,除了山水依旧无声守望,五大元素让桃源成为桃花源的扩版。
山的元素,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内群峰连绵,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的元素,沅水于桃源境内连绵98.5公里,321座水库碧波荡漾;田的元素,可耕田地面积达115万亩,四季流转,承载着桃源人的希望与拼搏;园的元素,柑橘果木园林遍地,原生态家禽饲养业领跑全国;路的元素,黔张常铁路穿境而过,近百公里高速公路将桃源与东西各市相连。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夏赞才——
“桃源应该是精神上的田园”
在多年前常德高速公路还未修通的时候,我们学院的旅行社曾拼命向全国旅行社推介桃花源,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今天,“田园”这个概念提得非常贴切。桃源,应该是精神上的田园,是让游客体验到“我到了桃花源能找到梦想中田园”的意境。
今天,桃源能与湖南顶级媒体合作,并作为“湖南印象走遍三湘”的“开篇之作”,是一个最好的起步。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思路、新技术发展旅游,还需要好好研究。
“廖厂长”廖群洪——
“身体力行参与大美湖南建设”
桃源是农耕文化的活标本,是中国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新城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它可能更多的不是一个归隐的地方、过别样生活的去处,而是一个真正机会无穷的大舞台。今年,我和吴晓波、湖南日报一起发起成立了青年创业公益基金,我们也致力于给在这个大舞台上创业的年轻人以资金、创业辅导、资源整合方面的帮助。作为湖南人,我们不但要积极推介、宣传,更要身体力行参与大美湖南的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见习编辑:晓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