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停办外地车辆长期进京证 需每周办理临时证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杨烊 2013-12-31 08:50:04
时刻新闻
—分享—

    唯一对外地车辆实行通行证管理的城市北京,从2014年起将停办有效期为半年的长期进京证,而只保留有效期为7天的临时通行证,引发众多在京生活工作的外地人吐槽,“难道每个星期开车到六环外去办临时证?”目前,北京市交管局尚未正式公布这一措施,但多个交通队办证窗口已贴出相关通知。

  办证被告知已取消长期证

  “问了好几次,(长期进京证)一直不给办,前天答复了,取消长期进京证,只能办临时证。”在北京工作生活了数年的陆先生对记者说。

  陆先生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摇号资格,几年前来北京工作时把车也带到了北京。按北京市的规定,外地牌照机动车在工作日高峰期不能进入五环,而他的工作时间刚好错开高峰期,所以经常能开车上下班。

  像陆先生这样长期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外地人,有很多都办理了有效期为半年的长期进京证,12月31日这些进京证就到期了。12月初,陆先生开始打电话给西城区广安门交通大队询问办理明年长期进京证事宜,被告知等月底再问。25日,又被告知等28日再问。28日,陆先生再次拨通电话,得知长期进京证已经取消。

  2010年底,北京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对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进京证政策,分为长期证和临时证。

  外地车无证禁驶范围扩大

  北京多个交通队办证窗口目前都已贴出通知:2014年取消长期进京证,可以去北京24个进京检查站办理临时证。但截至发稿时,北京市交管局尚未正式公布这一消息。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区交通支队一位民警告诉南都记者,过去两周接到大量长期进京证的咨询和投诉,尾气检测还在正常进行,但一直不能办证,直到近日收到通知,明确不再办长期进京证。“不是暂时停办,不用等了,以后没有长期进京证了。”该民警也确认,2014年起,没有进京证的外埠牌照机动车将不能进入六环行驶。此前,限制范围是五环。

  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中,北京市规定从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也就是说,在8月印发的这份通知中,还没有准备取消长期进京证,而只是提高了门槛。

  网友质疑将制造更多拥堵

  按规定,长期进京证可在各交警队办理,而临时进京证的办理则是在进京的高速路口,或国道北京与周边省市区交界处。除了京哈高速白鹿办证处,基本都在六环以外。

  “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外地牌照的车主七天去办一次临时进京证会制造多少拥堵和污染?我们还要把车开出北京办张证再开回来吗?”微博网友“青果青橙una”质疑。

  在取消长期进京证后,是否会将临时进京证的办理地点扩展到市区各交警队?前述朝阳区交警表示,目前尚未看到这样的规定,在新的配套措施出台以前,外地车主只能到现有的临时进京证办证地点办理。

  在新浪微博上,多位网友吐槽此事,一位建筑师制作了一幅图片,称进京证为“世界交通史上最奇葩的证件”,首先是必须有,其次是长期进京证办起来比较麻烦,然后是办了也不能在工作日高峰期进五环,否则将罚款并扣分,最后是不办长期的了,只能办7天临时证。

  专家声音

  公交优先是根本出路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研究员 杨新苗

  在交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全部需求,法律政策上应当更加关注公共交通发展。把路权更多地划给公共交通,这是政府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所以我主张,凡是四个车道的地方,有一个车道从早到晚,全天候是公共交通专用道,再有一个车道是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是公共车的车道,那么其他车辆只能在规定时间以外使用这两个车道。这样公共交通的快捷优势马上就显现出来。

  公共交通扩容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手段,要开展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新兴的地铁和轨道交通,加大公共交通的运力投放等。

  相关链接

  ●北京对外地进城车实行通行证管理。截至今年11月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为541.7万辆。同时,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官员的数据,每天还有至少十几万辆外地机动车在北京行驶。

  ●上海对外地车高架桥上限行。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均衡高架和地面的车流量,确保高架道路作为城市快速干道功能的体现,禁止外省市号牌的小客车周一至周五7时30分-9时30分和16时30分-18时30分在高架道路上通行。

  ●天津明年限行外地车。天津市交管局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自2014年3月1日起,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7时至9时和14时至19时,禁止外埠牌照机动车在天津市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通行。

  时事辣评

  治堵更需疏导

  罗晓星

  北京是出了名的“首堵”,也进一步引发了当地人对治理每日“吞云吐雾”的汽车长河的呼声。因而无论是摇号限牌也好、对外埠车辆实行通行证管理也罢,也算对症下药,不能说是“头痛医脚”的歪招。

  但是,外埠车主原本一年只需办2次的“进京证”,变成一年要办52次,很显然,这种狠招已经远远超出了“限外”的范畴,几乎是赤裸裸的“排外”政策了。长此以往,北京治堵出师未捷,外地民众的心里或许又因遭受排挤而添新堵。

  几乎所有一刀切的政策都会遭到民众吐槽,盖因其只知“堵”而不愿“疏”。就算是对症下药,“外埠车七天一换证”至多也就算是头痛给片布洛芬,治标不治本。有无耐心用中药悉心调理,才真正考验城市管理的耐心。

  首先,对于刚需属性的外埠车,完全应该留出政策放行的缺口,满足这些对北京建设做出贡献者的合理诉求。“限外”政策的指向应该是那些规避摇号、限行等调控手段,拥有第二辆车、甚至多辆私家车的车主。其次,北京的外埠车多来自津冀两省,这与北京过多地集中了区域资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坐拥两大直辖市的京津冀地区为何没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抗衡的城市圈,反而形成了环绕北京的贫困带?北京的区域资源垄断程度之高,可见一斑。因而,首都治堵的根本还是在于北京是否愿意放手部分优势资源,向周边区域、甚至全国分散。“北漂”要实现的“北京梦”,在天津、在河北、在全国更多地方都能实现,首都不再堵,或许也就有那么一天了。

  网友微评

  @在水云之间:进京证为“世界交通史上最奇葩的证件”,首先是必须有,其次是长期进京证办起来比较麻烦,然后是办了也不能在工作日高峰期进五环,否则罚款扣分,最后是不办长期的了,只能办7天临时证。

  @剑跃:如果外地车辆进京受限,那么北京车辆到外地是否也该受限?假如都受限,岂不在将来各地的车只能在各地路面上跑了?大家想想,那局面将会怎样?

  @臭美小家猪: 我觉得北京是要治理拥堵和污染,但不代表不让别的地方的车辆进入,一竿子打死,一刀切啊!治理拥堵环境污染,疏通才是良策啊,不能体现人人平等只治不疏就是懒政!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据《新京报》、《南方都市报》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杨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