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凉都六盘水邀您“凉爽一夏” 气候•养生•旅游论坛开幕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芳森 孙宏瑗 编辑:晓柒 2017-07-27 09:30: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凉都·六盘水——气候·养生·旅游论坛开幕 凉都六盘水邀您“凉爽一夏”

  人民网六盘水7月26日电 (李芳森 孙宏瑗) “气候资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已成为引领旅游业潮流的重要力量。”今天中国凉都·六盘水—气候·养生·旅游论坛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幕,来自气象、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如何开发利用特色气候资源,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等话题建言献策,共同探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径。

  2005年8月,六盘水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城市品牌。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有着“避暑胜地”“养生福地”的美誉。近年来,六盘水依托独特的气候和生态优势,着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中国夏季康养胜地”。

  19℃的夏天 “凉都”迎来“热旅游”

  “我每天爬山、走路看美景,空气特别好,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呢!”从长沙到六盘水旅游的年届八旬的邓炎炳老人表示,来六盘水“纳凉”是正确的选择。

  据介绍,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孟加拉湾暧湿气流影响,每至夏季,六盘水上空会持续笼罩1000米以上的高湿度层,云量较多,这让六盘水常年无夏,春秋相连,全年凉爽舒适级天气可达223天以上。

  7月以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而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夏季均温一直保持在19.7℃,迎来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是六盘水夏季的主要气候特征,从1981年至今30多年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夏季平均气温始终保持在19.3℃左右。”六盘水市气象台台长吴华洪介绍。

  与凉爽天气相伴而生的,还有清爽的空气。据统计,六盘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7%,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6%,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少有的夏季避暑胜地,也是养颜、洗肺、静心、健身的福地。

  “到六盘水旅游,感受的不仅只有清凉一夏,还有醉人的美食和美景。”据六盘水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是贵州山地公园省的缩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凉都山奇水秀,木茂花香。北盘江穿境而过,让这里既有河湖、湿地,又有峰丛、温泉、古镇,生态与自然相映成辉、人文与历史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禀赋独特,旅游发展得天独厚。随着贵州“县县通高速”和“高铁时代”的到来,以及六盘水月照机场的建成,让更多游客纷至沓来。

  “每到夏季,我们酒店的入住率平均都在90%以上。”六盘水盘江雅阁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凉都”名声鹊起,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挤爆了六盘水大大小小的酒店。像盘江雅阁这样的大型酒店,在夏季每天的人流量能达100人以上,这些客人中,很多都是从广州、重庆、武汉等“火炉城市”而来。

  发展“康养”产业 把“过客”变“常客”

  游客越来越多,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仅仅一个“凉”字,已经无法“容纳”新形势下避暑市场的潜在需求。

  如何让走马观花的“过客”,变成下马看花的“常客”,六盘水瞄准“康体养生”,致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中国夏季康养胜地。

  所谓康养胜地,即包括了风景养眼、气候养人、医药养体、温泉养容、运动养身、文化养心等内容。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造就了六盘水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境内药材丰富,医疗资源优越,生态原产地产品和绿色食品众多。在这里,康体养生可享“医”的服务之全、“食”的绿色之品、“健”的运动之美、“养”的休闲之趣。

  “我们要顺势而为,深刻解读‘凉’的含义,思考‘凉’产业的发展。”李刚认为,要把六盘水打造成为“康养胜地”,必须进一步深挖“中国凉都”品牌的养生内涵,围绕六盘水的优势抓产业融合,加快健康旅游、健康医药、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运动、健康药食材、健康管理等产业的发展,让不同类型的旅客能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好多朋友一开始是因为参加体育比赛来到六盘水,后来觉得这个地方确实舒适漂亮,就带着家人专门过来旅游,再后来,家人也都觉得这里不错,于是索性买了房子常住在这。”六盘水市体育局副局长卢峰介绍。

  据了解,2016年,六盘水共接待游客19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4亿元,旅游收入增速自2012年起连续四年排名贵州省第一,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和爆发式发展。

  六盘水市委书记周荣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多名专家学者,还有以气候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的先进地区和城市代表,希望通过大家的建言献策和经验交流,助力六盘水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具战略的眼光,与时俱进打造山地旅游发展升级版。

(责编:罗帅、曾璐)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芳森 孙宏瑗

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