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带着老照片穿梭大街小巷:偶遇老长沙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辜鹏博 编辑:杨清 2015-01-09 10:00:20
时刻新闻
—分享—

岳麓书院门口,当代师生与83年前的湖大教职工相遇。书院曾七毁七建,目前是清代遗构,保存完好。“惟楚有材,於斯为盛”,古音古色,古色古香。

(岳麓书院门口,当代师生与83年前的湖大教职工相遇。书院曾七毁七建,目前是清代遗构,保存完好。“惟楚有材,於斯为盛”,古音古色,古色古香。)

80多年前的天心阁,俯视现代车来车往。它经历战火、重修循环,新而又新,文夕大火前,仍是长沙地势最高处。如今,更新的天心阁湮没在更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之中。

(80多年前的天心阁,俯视现代车来车往。它经历战火、重修循环,新而又新,文夕大火前,仍是长沙地势最高处。如今,更新的天心阁湮没在更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之中。)

  这是一张老照片。
  
  80多年前,三名裙装女子,站在长沙老火车站留影。她们轻轻相拥,面对镜头微笑。时空流转,2014年最后一天,芙蓉广场公交车站台旁,时髦女人走过当年她们走过的地方,有了不同的妆容和心事。
  
  我带着相机穿梭于长沙大街小巷,拿着老照片,来到大致相同的地点,老照片中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
  
  清晨的岳麓书院,当代师生与80多年前的湖大师生在此相遇。1932年,湖大校长胡庶华在此与教职工合影。古人与今人仍能见到熟悉的岳麓书院,这得益于清代以来,保存完好的建筑。
  
  并不是所有建筑都有这样好的运气。湘雅红楼见证太多时事沉浮。1937年抗战爆发,医院收治伤兵。1938年文夕大火,放火队因醉酒“误事”,使它幸免于难。新中国成立后,门前牌楼在运动中拆了。而今,红楼终究抵不住岁月侵蚀,内部构造逐渐老化。
  
  长沙城老建筑越来越少,它们要么非昔日模样,要么干脆消失。天心阁曾拥有几百年历史,几经战火,几经重建,历史缩为几十年。橘子洲英国领事馆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何键公馆成了员工宿舍,胡元倓旧居、长沙陶园难觅踪迹,那些在领事馆前的官兵、达官贵人、胡元倓、郭沫若等人如果重生,恐怕再也不能重游故地。
  
  我们能触碰到的历史越来越少,我们正与旧时光作别,将来或许只能在老照片与想象之间,迷茫地向历史接近。
  
  (图中老照片均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长沙地方史专家陈先枢提供,在此深致谢忱。)
  
  文、图/记者 辜鹏博

[NextPage]

 

1932年的三名潮女背对现代公交站台。这里曾是长沙老火车站,见证蒸汽机火车首次开进长沙。而今公交车来来往往,老旧的公交站台,潮女走过,有着不同的妆容和心事。

(1932年的三名潮女背对现代公交站台。这里曾是长沙老火车站,见证蒸汽机火车首次开进长沙。而今公交车来来往往,老旧的公交站台,潮女走过,有着不同的妆容和心事。)

湘雅医院前的伤兵撞见同样满身伤痕的湘雅红楼。1937年,抗战爆发,湘雅医院接收伤兵不遗余力。78年后,文夕大火中幸存的湘雅红楼,已不堪时光涤荡,伤痕满身。

(湘雅医院前的伤兵撞见同样满身伤痕的湘雅红楼。1937年,抗战爆发,湘雅医院接收伤兵不遗余力。78年后,文夕大火中幸存的湘雅红楼,已不堪时光涤荡,伤痕满身。)

上世纪20年代的红牌楼舒展地躺在黄兴路步行街上。这片在清代前期就存在的商业区,发展至孙辈儿的步行街时,已挤掉红牌楼,拥抱红男绿女,不见初生印迹。

(上世纪20年代的红牌楼舒展地躺在黄兴路步行街上。这片在清代前期就存在的商业区,发展至孙辈儿的步行街时,已挤掉红牌楼,拥抱红男绿女,不见初生印迹。)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辜鹏博

编辑:杨清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5/01/09/35716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