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疫情期间滞留普陀山134天 她用100幅油画记下这段难忘时光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马可云 编辑:何超 2021-04-14 21:08:25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新闻看北纬30°“海天佛国”之美 陶娜携普陀山百幅油画作品来湘邀客

展讯:即日起至4月16日,《安静的力量—普陀山陶娜绘画行动》作品展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7号厅展出。

图片

陶娜,1980年生,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被多家机构、个人收藏。出版《走位——陶娜作品集》。

图片

《夕照海塘》40x15.5cm  2020

1月下旬,陶娜抵达普陀山。这是她计划好的春节旅行。

不料,到普陀山后没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滞留在了普陀山。

一直到5月底,陶娜才订到回北京的机票。

在普陀山的134天,陶娜住在民宿里,除了做饭、备课、网络授课外,其余时间都在户外写生。

她画海、画树、画山、画石、画寺、画佛……普陀山的美景,在她100幅风景写生中呈现。

近日,陶娜接受记者采访,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意外滞留普陀山

我出生在湖南长沙,虽在内陆长大,却从小就喜欢大海。

我之前没去过普陀山,隐约中感觉那里有大海、有观音,应该很不错。春节前,看到有北京直飞舟山的航班,我就想去那里散心,然后回家过年,再和朋友一起去印度进行学术考察。

1月下旬,我带着去印度的夏装,裹着一件羽绒服飞抵普陀山。

到达普陀山没几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浙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普陀山景区暂停开放,飞机、渡轮、公交车停运,酒店、餐馆停止营业……

当天,我在洛迦山,手机没信号,没收到通知。就这样,我被留在了普陀山。

在普陀山期间,我的航班被四次取消,每次回北京的计划都泡汤。

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不会刻意去研读经书。我曾对菩萨喃喃自语:“我争取认真画100张普陀山的风景画吧。”不成想,当我终于订到回北京的机票,临走前清理画作时,居然正好是100幅。

其实,我原本计划在2020年元旦去普陀山过生日、祈福,但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使得放寒假后才开始普陀山之旅。如今想来,倘若我在元旦去了普陀山,可能就没有这次长久的神奇体验了。

平时普陀山各处都香客云集,这次我有机会安静地品味普陀山的厚重之美、包容之美,这是我的福分。

图片

《落日熔金》40x15.5cm  2020

看到紫色的大海

因为在普陀山停留时间比较长,我得以细细品味海天佛国的美。

普陀山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可能很多人觉得,这里的海是黄色的。但是,当你仔细看时,或许会发现,这片海其实是紫色的。

我也是偶然发现这一点。那段时间我画画,发现紫色的颜料用得特别多。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的视觉出了问题。但不久之后,我在普济寺前的御碑亭里找到了答案。御碑亭里有雍正皇帝御赐的汉白玉碑,碑文有一句“天风紫涛”。看来,几百年前,大家看到的海就是紫色的。

我也用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海水中有泥沙,初看是黄色。海面映照蓝紫色的天光,再加上海水固有的蓝色,多种颜色混合折射,形成了紫色的波涛。

图片

《佛选名山》40x15.5cm  2020

画下让人感动的美景

那段在岛上的时光,整个世界仿佛停顿下来。我尽情欣赏美景,把感动我的场景画下来。“磐陀夕照”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巨大的石头悬在那里,上面刻着“灵石”两个字,石头四面刻着不同时代的题字。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

我经常去那里看夕阳,旁边有小猫陪伴着我。我在画这幅画时怀着无比恭敬的心情,构图凝重。《佛选名山》是我在茶山上画的。从那里既可以看到卧佛形状的洛迦山,又能看到伫立海岸的南海观音。这幅画上,山是绿色的,海面是紫红色的,绿色的山和红色的海面,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两尊巨大的佛像在画面中间,场面非常壮观。

在普济寺外的定香亭,我画了4幅跟荷叶相关的画。冬季,荷叶凋零;初春,荷叶发芽;初夏,荷叶慢慢长大,直到最后完全覆盖住湖面。

中国哲学思想中有一句话,“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可以在自然中参看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4幅画展现了荷叶从枯到荣的过程,也仿佛是人一生的写照。我的叔叔喜欢荷花、锦鲤,这幅画也是我为他而画。

在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我画了一幅《慧济禅林》。那天阳光明媚,鲜有游客,我在慧济寺寺院门口作画,身旁就是著名的“佛顶顶佛”。在那里画了近7个小时,金色的阳光洒在古树、古寺上,小鸟、蝴蝶陪伴着我,我感到无比宁静和幸福。

在正对着洛迦山的地方,我画了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初夏,天气很好。天空和海面都是淡紫色的,一层层海浪不断涌来。我面前的夹竹桃开花了,深绿色的叶子,玫红色的花。海天一色间,洛迦山悬浮在海面。

图片

《山水禅心》31x20.5cm  2020

风景是时空隧道

我把普陀山的景色画下来,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海天佛国这种厚重而有包容度的美。

香客一日游太匆忙,也许来不及细细体会和品味。而我恰逢这千年难遇的宁静,才有机会去欣赏、去感悟、去品味。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景画比人物肖像包含更厚重的内容。

人物肖像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深度。但风景是亿万年来沉淀下来的,是大自然打磨的作品,时间雕刻着它,日月雨雪打磨着它,不同时代的人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它。所以说,风景像是时光隧道,可以把古人今人联通在一起。

我这一批风景画中的景色,也许唐伯虎、董其昌、雍正、乾隆都看到过、品读过。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但我们可以通过风景来跨越时空交流。

我很珍惜这种特殊的对话,也感谢天地景物一直在等待我们。

图片

《古刹灵松》31x20.5cm  2020

艺术需要努力和思考

我在画画的过程,也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在定香亭画荷叶的时间比较多,有人就把我画画的场景拍下来,发到微博、微信上。

我画画时,常有人过来跟我打招呼。“哇,你画得真好呀。”“真羡慕会画画的人呀。”……

好在我戴了口罩,否则确实会脸红。当然也谢谢他们对我的鼓励。

我明白,其实这些人是喜欢普陀山,喜欢我的这种状态。

艺术创作会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我不自觉地去寻找美的事物。学美术的人这辈子欣赏到的美可能比其他职业的人要多很多。这也是我的幸运。

我的作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互动装置,通过观众的互动或者光线的折射,让画面出现变化,从而表达我的观点。第二种是创作型的绘画,画面会有失焦的模糊感,我在思考,什么是数字时代里真正的真实。第三种类型是风景写生,我感受着大自然和造物主的神奇,记录下千年不变的宁静之美。

很多人看到我每天处于闲云野鹤的状态,但不了解背后的艰辛。

艺术需要靠时间和工作量来成就的。

从系统学习绘画,到写生创作,再到教书,我已经努力了25年。在户外写生的时候,我常常背着画具,行走近10公里去寻找感动我的风景。被暴晒,被蚊虫叮咬是常态,有时候会累到直不起腰来。我也创作几十米的装置作品,有时候还要在国外进行组装。有一次,在创作纪念曼德拉的作品时,我连续几个通宵在户外工作。当时户外温度跌破零摄氏度,我的皮肤都被冻裂。

在普陀山画画期间,我背上餐食、画具、喂猫的鸡蛋、喂鱼的干面条,每天至少徒步六七公里。

艺术创作不只有光鲜亮丽,更多的是持续的努力和思考。

图片

《黄海初夏》30.5x20cm  2020

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在普陀山,我观海、观树、观山、观石、观寺、观佛、观碑文、观万物生灵……

我从未独居过这么久,也从未如此宁静过。我观天地、观人文、观自我,沉淀、学习、思考。

我开始清晰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理解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因果,悟到“舍与得”“祸与福”的转化。我的整个心境得到提升,活得比以往更通透豁达。

在普陀山期间,也遇到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有次画画,一个小伙子缓慢地爬上陡峭的山崖,我开玩笑说:“年纪轻轻怎么爬这么慢?”他笑笑拍打他的小腿说:“这是假肢,走平地你根本看不出来是假肢,爬山费劲点。”他面对苦难开朗的心态,让我动容。

还要感谢昌生师傅和洪波雷先生。与昌生师傅相遇是一种缘分。

我在洛迦山一处很僻静的角落画画。洛迦山寺的昌生师傅过来查看,发现了我。

他没有打扰我画画,而是给我送来很多饼干水果当中餐。等我画完,他邀我去寺院,给我热茶,并鼓励我。知道我滞留普陀山,他还几次托人给我送生活物资。

在普陀山期间,如易阁的洪波雷先生给我很多帮助。他给我看了很多藏书,讲解石碑石刻、历史典故、佛教用语等。他还为我画作的标题提供了很多建议。

普陀山景区的管理能力很强,疫情之下,一切井井有条,物资供应充足。疫情期间,普陀山几乎没有游客。但景区环境卫生、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做得特别好。

图片

《灵岛浮翠》40.5x15cm  2020

让更多人看到佛国之美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不管做什么,工作也好,修行也罢,每天做一点点,汇聚起来就会形成很大的力量。

我画了100幅普陀山的画,可能一张普陀山的风景画不能说明什么,但画多了,对普陀山的理解就加深了,普陀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改变我。

整套画所呈现出的普陀山的风貌,比单张画,要强烈要厚重。

如果有机缘,我希望能办一个展览,展出这100幅画,能够让更多人看到海天佛国、观音道场的美,这也是我向菩萨表达的一点点心意。

图片

《金沙叠石》40.5x15cm  2020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马可云

编辑:何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