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这台庙会,延续了1500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刘盼 杨柳 编辑:晓柒 2019-02-18 10:08:5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李治 通讯员 刘盼 杨柳

  霏霏细雨,挡不住父老乡亲对幸福的向往,对庙会的浓浓兴致。

  2月17日,长沙县榔梨街道陶公庙广场聚集了五六万赶庙会的群众。“祈福纳祥 文化迎春”2019长沙陶公庙庙会文化旅游活动暨乡风文明建设启动式拉开序幕。据当地人介绍,陶公庙庙会已有1500年历史。

  从非遗表演中回望千年历史

  陶公庙周边商贾云集,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飘香诱人的美味食材、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令慕名而来的游客目不暇接。

  寒风细雨中,极具地方特色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铁》表演引得一片叫好。花鼓戏表演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流传数百年来的民间歌舞形式。观之,仿佛穿越了历史。

  陶公庙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及其侄陶煊。

  每逢两位陶公生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当地都举办盛大庙会。

  从非遗产品中品味童年记忆

  金井绿茶、腊八豆、小花片、麻姑井糯米黄酒、玉和醋、湘绣……长沙县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糖画、臭豆腐、糖葫芦、烤面筋等地道小吃,让大家追忆老长沙的美好羁绊。

  “我要一个小猪佩奇”“我要小马”……糖画师傅的摊位前,吸引了小朋友的关注。手腕一抖一提一顿一放间,糖液丝丝缕缕从勺子中洒下,伴随胳膊的运作,糖浆便画出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

  从儿时的“齐天大圣”到如今的“小猪佩奇”,糖画的形式变化,不仅勾起大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了非遗文化艺术生命力的传承与延续。

  “乡风文明,振兴榔梨”“清风古镇,廉洁榔梨”……现场,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就能剪出一幅幅构思奇妙的剪纸作品;气沉丹田,笔走龙蛇,书写出一副副散发着清新墨香的喜庆大红春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刘盼 杨柳

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