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塘“汉服文化周”里看千年繁华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郑剑瑾 编辑:杨清 2015-11-04 09:19:08
时刻新闻
—分享—

  汉服,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无论是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还是宋的端庄,明的中和,汉服都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

  试想漫步在粉墙黛瓦的旧巷中,广袖飘飘,衣袂摇摇,身着汉服的姑娘翩跹而过,恍惚走入了李易安笔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场景。

  10月31日,在“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一场汉文化的盛典如约而至,无数的期许中,第三届汉服文化周强势袭来。

  古镇与词作家携手

  展现中华礼教文化

  “这些人穿的衣服真好看,像拍戏一样,我们那里可没汉服节。”西塘古镇烟雨长廊上,管老太臭豆腐店门口卖豆花的姑娘来自四川。到西塘不足两个月,她俨然已经陶醉于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韵味中。

  姑娘告诉我,她不敢穿汉服,觉得不好意思。和大多数人一样,她对汉服有着一丝误解和疑虑。

  记得方文山老师曾经说过,汉服并不是汉朝才有的衣服,而是汉民族近三千年来的传统服饰。自2013年起,西塘与著名词作家方文山携手,揭开了“汉服文化周”的序幕后,经过这三年的弘扬建设,西塘已经成为展示、宏扬国学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基地。

  记者了解到,本届汉服文化周从10月31日持续到11月4日。除按照前两届的惯例,由方文山亲临现场之外,像射箭比赛、汉式集体婚礼、国学·四艺等活动,都将在汉服文化周中首次登场亮相,展示汉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传统加时尚

  二次元也可以很潇洒

  来自诸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小孙和来自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的小冯是高中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共同的汉服爱好保持着联系。

  “听学校社团的学长学姐说西塘有这个活动,我们30号就赶过来了。没想到有这么多同袍聚集在这里,听说还有国外的留学生特意赶回来参加这个盛典。”

  而嘉兴本地未央汉服文化社的资深同袍“竹叶”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西塘汉服文化周。“这个活动真的很好,汇集了全国的汉文化爱好者,在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里,我们来回穿梭,仿佛回到古时。”

  其实,每一年的汉服文化周都离不开汉服爱好者的支持,他们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官方辅导,单凭自身能力去运作和延续传统汉服、汉文化的生命,非常值得敬佩。

  一般来说,汉服同袍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汉服爱好者,二是汉服生活者,三是汉服复兴者。

  汉服是衣,也最外显于古镇的文化,传统且鲜明的色彩将让大家古镇西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现在,西塘将汉服再一次普及,营造一种传统古镇的生活氛围。

[NextPage]

  千人参与

  传统活动迸发异样光彩

  弯弓搭箭,百步穿杨,这样的场景在古装影视剧里经常见到。但如果问你会不会?估计应者寥寥。中国古代“六艺”之一的射箭,如今只是一项“小众”运动。

  本届汉服文化周上首次亮相的“2015全国首届西塘杯传统射箭邀请赛”中,不止是“射箭”,其中射艺更是包含了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励炼的哲学内蕴。另外,文化周上还有塘风集体婚礼。婚礼采用唐制婚服,由方文山先生作为证婚人,见证20对新人在古镇西塘以华夏古礼结为夫妻。婚礼结束后,新人们结对游湖,经过西塘小桐街东侧的“送子来凤桥”,为新婚生活寄予美好的寓意。

  据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陆勇伟介绍,本次文化周活动吸引大批汉服同袍、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及游客的参与。目前,参与本活动的全国各地同袍人数已达数千人。

  “汉服文化周慢慢发展到现在,传统爱好者越来越多,队伍也逐渐庞大,年龄结构也越来越宽泛。我们古镇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希望更多喜欢汉服、热爱汉服的国人们参与进来。”陆勇伟表示。

  汉服与古镇结合

  弘扬民族文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入夜,漫步在西塘的石板路上,高低不齐的砖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檐牙交错,一望无际。在临河的廊棚下,似乎听见遥远的轻吟,似乎闻到古老香炉里发出的幽幽清香。汉服闪耀下的西塘,让人仿佛走在某一段时光隧道里。

  “西塘汉服文化周,就是通过汉服与古镇的结合,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让全世界的汉服同袍了解西塘,热爱西塘。”西塘的工作人员陈康告诉记者。

  而作为活动发起人、著名的词作家方文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汉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中断了360多年,很高兴西塘对于汉服文化周的大力支持。汉服文化的传播重点是延续,延续汉服复兴的这个使命。同时要把汉服文化周打造成为西塘的文化名片,提起汉服,就想到西塘。”

  “回雪流风,身姿绰约”,弹奏出一曲悠长缠绵的古韵歌谣。西塘,在拥有了这一切之后,必将焕发出不同的风韵气质。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郑剑瑾

编辑:杨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