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助力湘江古镇群复兴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见习编辑:晓柒 2015-01-28 08:48:16
时刻新闻
—分享—

  乔口水乡

  铜官窑

  漮水梨园

  靖港之夜

  铜官古街

  书堂山

  乔口古镇

  靖港古镇

  本版图片由望城区旅游局提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博士 徐美 院长、教授 钟永德

  湘江。湖南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滔滔南来,汩汩北去,浩浩汤汤,奔腾不息,是中国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向岭南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中国稻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和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造就了沿线城镇商贾兴旺、人文荟萃的繁华盛景。辉煌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如珍珠般灿烂的古城古镇,比如永州的潇湘古镇、浯溪小镇,衡阳的归阳古镇、萱洲古镇,株洲的朱亭古镇,湘潭的易俗河古镇,长沙的靖港古镇、铜官古镇、乔口古镇、新康古镇、书堂古镇,岳阳的樟树古镇等,成为我们见证历史的重要缩影。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湘江旅游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作为重温昔日繁华、传播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湘江旅游经济带的重要旅游节点,湘江古镇的旅游开发正蓄势待发。

  

  湘江古镇旅游开发

  意义重大

  1.为湘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引擎

  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是沿岸民众长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孕育了湖南省经济规模最大、经济优势最强、经济水平最高、经济潜力最大的空间功能区域——湘江经济带。在湘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湘江两岸的农业大部分依然是传统模式,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也较粗放,新常态下区域转型发展的任务繁重。旅游业作为最能够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最契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产业类型,对推进沿江区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湘江古镇散布于湘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色鲜明,是湘江沿线湖湘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加快其旅游开发,必将成为湘江旅游带的璀璨明珠,为湘江旅游带打造湖湘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引擎,为湘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活力。

  2.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示范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推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尤其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现实情况下,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对于湘江沿线的古镇而言,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古镇旅游,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古镇,既是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有利于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产城互动、以产促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城镇建设的协调、推动古镇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和就地转移,推进农民增收,形成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样板,为同类地区旅游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示范。

  3.为湖湘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支撑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文遗产弥足珍贵,古城古镇古街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滑锃亮的青石板路面、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古朴优雅的城镇格局、珍贵稀有的文物古迹、各具韵味的民俗文化,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氛围,深刻地记载了湖湘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堪称湖湘历史和文化演变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化浪潮的兴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许多古镇古街道、文物古迹、古民居已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传统文化瑰宝也逐渐消失或被世人遗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推进古镇旅游的振兴,必将重构古镇历史记忆,为湖湘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支撑,推进湖湘文化的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和提升。

  

  湘江古镇旅游开发

  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湘江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沿线许多地区立足丰富的古镇资源,积极打造湖湘特色旅游城镇,古镇旅游开发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地域特色得以彰显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湘江沿线古镇强化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彰显其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地域特点十分鲜明。例如望城区,经过重点打造,全区初步形成了“靖港访古,乔口吃鱼,铜官玩陶,新康看戏”的湘江古镇群落开发格局,靖港重点突出“古”的特色,强化明清古建筑群修缮和老字号商品品牌打造,古镇文化品牌效应已经凸现;乔口主打“水”文化牌,围绕水景、水乐、水产“三水”文章,“渔都”文化品牌活力四射;铜官凭借“陶都”的美誉,大力挖掘、保护和展示陶瓷文化,“陶城”文化品牌声名鹊起;新康以“戏文化”为特色,积极培育民间艺术和文化产业,“戏乡”品牌效应初具。又比如易俗河古镇,被定位为以艺术画廊、艺术拍卖为主要方向的文化艺术古镇;朱亭古镇,将重点彰显其独特的儒家文化、商埠文化及生态植被资源,以朱张桥、紫阳阁、一苇亭、祖师殿等历史遗迹为载体,打造原生态地方特色古镇。

  2.古镇风貌逐步恢复

  为确保古镇建设加速提质,湘江沿线地区强化古建筑的修复和特色项目打造,古镇建设品位得到明显提升,古镇风貌得到逐步恢复。在靖港,2008年以来,已投资1.5亿元对古镇进行了比较完善的修葺和保护性开发,清朝重臣曾国藩迎战太平军的古战场遗址、恐龙化石馆、白色恐怖时期湖南省委旧址、“革命母亲”陶承故居、毛主席手迹展览馆、聚集商贾旅人的宁乡会馆八元堂、中晚清青楼台建筑宏泰坊、祭祀农民起义将领杨幺的杨泗庙以及“八街四巷七码头”、麻石街、明清古建筑、老店铺、名作坊、乌篷船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基本恢复。在乔口,“三贤三帝”资源得到整合,杜甫码头、杜甫客栈、三贤寺、乔江书院、百岁牌坊万寿宫等一系列历史人文建筑得到修复或重建。在萱洲,已制定《萱洲镇二十年城镇总体规划和古镇修复方案》,观潭寺、刘锦公祠、标准示范古典式房屋等得到修复和改造,民俗文化博物馆得到创办,萱洲古镇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古典牌楼得到修葺。在零陵,永州市委、市政府把潇湘古镇恢复列入永州市经济和旅游建设规划的蓝图,提出“恢复潇湘古镇,建设萍洲新城”设构,并把它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范围,将积极修复萍洲书院、潇湘阁、潇湘庙、江天生态公园等重要景点。

  3.旅游开发效益明显

  随着旅游强省战略的实施,湘江沿线许多地区把旅游开发作为古镇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发展古镇旅游,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综合效益。如靖港古镇,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仅2014年国庆假期游客就达16万人次,有效地带动了旅游综合收入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还为本地1000多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景区内出售芝麻茶、甜酒、纪念品的居民年纯收入接近10万元。又如萱洲古镇,由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目前,全镇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萱洲古镇·花海旅游节的品牌效应也逐步彰显。还比如乔口古镇,随着渔都品牌的打造,区内商铺从500个增加到1500个,30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农民人均年收入也由6200元增长到2.4万元,效益明显。

  

  湘江古镇旅游开发

  建议

  湘江古镇旅游开发虽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体制机制问题、土地瓶颈问题等,若能破解这些问题,湘江古镇旅游开发的前景将十分广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1.构建湘江古镇旅游联合体

  湘江古镇以湘江为纽带,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在发展中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应联手合作,结成湘江流域古镇旅游联盟,积极构建区域旅游联合体,共同推进湘江古镇的开发建设,提高古镇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议成立省级层面的湘江古镇开发协调委员会,统筹沿线古镇旅游业发展定位、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营销和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环境整治、旅游线路打造等问题,协调湘江沿线古镇建设和开发问题,实现整体开发和利益共享。

  2.成立古镇旅游开发公司

  古镇保护与开发涉及资产类型多样,产权关系复杂,在发展中要改变以政府招商为主的旅游发展格局,成立各个地区区县或乡镇直属的国有古镇旅游开发公司,搭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投融资平台,负责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运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投资开发、融资运作以及旅游用品销售和资产管理等工作,提高古镇旅游开发质量和效益。

  3.争取进城农民宅基地有偿流转试点

  结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在湘江旅游经济带主要古镇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等方面改革试点,允许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等,通过对古镇周边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实现土地集中,破解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土地瓶颈,推动古镇及其周边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4.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

  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热的持续升温,我国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由于旅游开发的过度和无序,已逐渐失去了其文化的原真性,正面临着再次被破坏的危机。古镇群落日趋稀缺,特色文化不可复制,湘江古镇旅游开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特色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和包装,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盲目地进行商业开发,而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守住古镇的原生旅游资源,尽量留住古镇原住民、维系古镇传统民俗和文化,保持古镇的静谧与安详。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见习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