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致36人遇难 多数为年轻女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编辑:杨清 2015-01-02 09:21:47
时刻新闻
—分享—

这是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现场(摄于2015年1月1日凌晨)。均为新华社发

(这是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现场(摄于2015年1月1日凌晨)。均为新华社发)

1月1日,一位市民在献花后默哀。

(1月1日,一位市民在献花后默哀。)

  对于网上传播的“撒代金券”和“有人持刀”的情况,警方表示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悲喜之变有时只在瞬间。36个曾为庆祝跨年活动而雀跃的鲜活生命,已经永远无法看到新年的阳光。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
  
  事件还原
  
  相向人流发生冲撞有人倒地
  
  现场亲历者还原了悲剧的一幕:2014年12月31日23时30分左右,外滩陈毅广场和亲水平台的相向人流在斜坡上发生对冲,有人在对冲中摔倒。有处于高处的市民意识到了危险,挥舞手臂高喊,“后退、后退”。斜坡上端的人,有的慢慢觉察到危险而停止下行。后来,加上现场警察的疏导,逐渐让出通道。23时55分,部分现场倒地但没受伤的人们几乎全部站了起来,而此时,另外一些生命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据介绍,考虑到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没有组织大型跨年迎新活动,取消了往年举办的灯光秀。一个小型灯光秀在另外一个地方通过卖门票方式举办。现场很多人表示,他们并没有听说过灯光秀换场地的事情,就是奔着看灯光秀来外滩的。
  
  不过,往年被严密控制的外滩,在这一天却已经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黄浦公安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说,23时30分后,警方从监控探头中发现陈毅广场上下江堤的一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整个组织工作先后调动了500人左右的警力,先期到场的民警,立即采取了救援救护工作,打开通道,用民警工作车辆及时运送伤员。
  
  不过,警方也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由于是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所用时间比正常进入用时要多。
  
  追究原因
  
  专家称人多是决定性因素
  
  在关于事件原因的还原、分析中,有两件事情最令人关注:一个是观景台“有的想上、有的想下,形成对撞”;另一个是所谓的“撒钱事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说,从观景台出口发生的拥挤来看,那里发生了力学上的“成拱效应”,想进去的人和想出来的人挤到一起,牢牢堵住,两头顶起来了。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对这些高危地带,应有应对大人流量的特别预案,事先作出更为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警力配备、志愿者力量、各种保障措施等。”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说。
  
  事发后,有目击者称当晚发生了“撒钱事件”,引起很大骚动。这个说法引起极大反响,一时间,似乎“撒钱者”成了罪魁祸首。但多位现场目击者的说法和判断互相矛盾,甚至冲突。
  
  现场目击者吴涛认为,“撒钱事件”和踩踏的发生有联系。“当时,有人在外滩十八号三楼窗口‘撒钱’,有些‘美金’随风飘到观景平台附近,引起小孩和年轻人捡拾,进而引发了混乱导致踩踏的发生。”另一位目击者陈先生也称,“撒钱”一度引起人群骚动,有行人驻足围观和起哄,诱发了踩踏事件。
  
  但目击者余萍却表示,当时观景平台的斜坡上下都挤满了人,“‘撒钱’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观景台本来就拥挤不堪了,还有几个小年轻拥挤起哄,上下的人流挤在一起,是导致踩踏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和‘撒钱’没关系。”
  
  张弘认为,人多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触发性因素。“别说有刺激性行为,这种时刻,只要有人突然倒地,就有可能发生连锁踩踏。”他说,最重要是环境预防不够。这种大型活动,对人数要控制,行走路线、疏散路线不能出现堵塞和堆叠。而且,必须保证公安、救护等应急队伍进场畅通无阻。
  
  对于网上传播的“撒代金券”和“有人持刀”的情况,警方表示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NextPage]


  
  专家提醒
  
  如遇踩踏事件应如何自救
  
  即使鞋子被踩掉
  
  也不要弯腰捡拾
  
  本报讯(记者 颜家文)巿民朋友万一遇到踩踏事件,该如何自救呢?昨日,长沙巿公安局治安支队安全专家给出了以下提醒:
  
  如果遇到拥挤人群,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即使你的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如果有可能,抓住身边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子等,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
  
  如果你发现拥挤的人群已经在向自己前进的方向涌来,应该马上避让,但一定要记得别奔跑,以免摔倒。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可以暂时避一避。一定记得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己陷入到混乱的人群当中,一定要稳住双脚,并远离店铺的玻璃窗,避免因为玻璃窗破碎而被扎伤。
  
  如果你发现前方有人已经摔倒,旁边的人包括你自己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如果这个时候还带着孩子,一定要尽量把孩子抱起来。
  
  已经出现混乱场面的话,一定要注意脚下保持稳定,不要被绊倒,避免成为拥挤踩踏事件诱发的因素。如果发现前面有人摔倒了,要停下脚步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专家还提醒市民,如果你不小心倒地,应该两手食指交叉相扣,保护后脑和后颈部,两肘向前,保护两边太阳穴,双膝前屈,侧躺在地,保护住腹腔和胸腔内的重要脏器,这样可以留空隙保证呼吸。
  
  身份查明
  
  台胞一死一伤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部分伤亡者身份目前已经查明。36名遇难者中,已查明身份的有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6岁。伤者中,已查明身份的有39人。
  
  同时,记者从上海市台办获悉:截至目前,有一位台胞不幸死亡,一位台胞受伤正在治疗观察,一位台胞无恙。不幸亡故的台胞名叫周怡安,女,约23岁,台中市人,系首次来访大陆。上海市台办1日晚间证实:海协会已通过海基会通知在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中不幸死亡台胞的家属,协调安排其来沪。
  
  亲历者回忆
  
  有女孩摔倒尖叫
  
  然后人就一层层倒下
  
  “我们一家人想来外滩跨年的,结果现在孩子在医院里情况不明,我又是着急又是心痛。”1日凌晨3时,殷女士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对记者说。苍白的脸色、凌乱的头发和留着脚印的羽绒服,都说明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悲剧。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
  
  殷女士:一群年轻人在台阶上拥挤起哄
  
  殷女士一家7口当晚一起到外滩,想看浦东的灯光秀。虽然她们三个大人尽力去保护孩子,但她12岁的儿子还是不幸受伤,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她的嫂子骨折,在另一家医院救治。
  
  “当时不知道谁喊了几声,然后在台阶上就有几个小年轻在那里起哄拥挤。本来台阶上就挤满了人,平台上的人想下来,下面马路上的人想上去,我们被挤在当中。很快就有女孩子摔倒、尖叫,然后人就这样一层层倒下去。”殷女士向新华社记者回忆说。
  
  “人群一乱,我赶紧把前面的两个小孩给护住,等我回头叫儿子时,发现他已经被挤下去了。等后来把他救出来时,他的棉衣翻过来套在头上,额头上都是乌青,脖子上有两条很深的勒痕。嘴巴和鼻子里都有血流出来,衣服上全是黑黑的脚印……”言罢,殷女士泣不成声。
  
  吴涛:外滩大楼上有人撒代金券
  
  “当时很多人拥挤在外滩平台上,上下的台阶上以及下面的马路上。真的是人山人海。”安徽小伙吴涛回忆说,“后来就听到有人喊,楼上撒钱了,人群就开始骚动起来了。”
  
  有网友称,与外滩观景平台相隔一条马路的外滩18号建筑的三楼窗口,疑似某商家在往窗外撒“美金”。经记者多方核实,群众口中所谓的“美金”,其实是某酒吧印有“M18”、“100”字样的代金券,记者在一位陈先生的手机上看到了这张代金券,外观的确和美元纸币类似。
  
  “当时先是那幢大楼底下的人开始骚动起来。晚上风大,楼上那人也撒了很多‘美金’,不少都随风飘到了观景平台这里,引起小孩和年轻人的捡拾。”
  
  吴涛说:“想想真的后怕,要是我当时也在那个出事的台阶上,现在躺在医院里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对踩踏事故
  
  切莫情绪化归咎
  
  文峰
  
  发生如此悲剧可能谁也没有料到。因为事件发生时离新年只有一步之遥,人们都在对新年点赞许愿;因为地点是有“国际化都市”之称的上海外滩,从城市管理水平和发达程度而言,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里,那里是中国最不该发生如此公共悲剧的地方。
  
  此外,这种没料到也与人们对踩踏事故的健忘相关。要知道,群体性活动最容易出现踩踏事故是一个常识。并且,这样的悲剧案例也早已经不是新闻,它的存在不分国度,也不分区域。比如,在2004年,北京密云迎春灯展上就发生过情形类似的严重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只不过,此次在外滩参与跨年的人们,可能只在悲剧发生时才想起相关的教训。
  
  从目前来看,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舆论信息有些混乱。因为,悲剧已经发生,救助善后工作便是当务之急,所以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工作还在进行。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却根据传闻进行情绪化归咎,有的骂推搡的“大叔”是始作俑者,有的说责任在抛撒“代金券”的,有的归咎于民众素质不高,还有其他的观点更是不一而足。这种事实不清之下的情绪批判其实也是一种悲剧之后的舆论踩踏。因为群体性踩踏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是多重的,而任何死伤的数字都是冰冷的,它背后不仅寓含着逝去的生命,而且还包含着很多家庭的伤痛。
  
  显然,公共场域出了安全事故,有关部门无疑负有责任。比如,就此次事件来看,相关部门在景区流量控制、重点地段的安全隐患排除和预警工作就做得不到位。但是,在舆论场域里,围绕着反思话题,如果一堆人只说悲剧本可以避免,并且他们只单方面对政府部门进行追责,那么这种反思就会空洞且苍白无力。这样的反思模式也不可能给类似悲剧画上句号。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编辑:杨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