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发布4月份数据显示:其占全部投诉近半
中国民航局最新公布4月航空运输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消费者对国内航空公司投诉,航班延误、取消问题占全部投诉近半。在权威的航空数据网站(Flight Status)排名的5月全球43家重点航空公司正点率排行榜上,国内航空公司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航班延误,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个航班能否正点运行,并不是一家航空公司能说了算。 “目前各部门各管一段,未能搭建起一个统一联动的平台。一个部门出问题,另外几个部门往往不能及时了解情况,进而作出预案或处理。这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除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外,“天路”不畅也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飞机的数量和航班增加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天路”的建设却增加较少。“车多路窄”自然会拥堵延误。
飞还是不飞,不能让人空等
“一会儿说飞,一会儿说不飞,最后居然要住一晚才能补飞。”几天前在机场酒店延误一夜的梁玫告诉记者。
国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大面积航班延误,一个处置理念是能让旅客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将航班取消信息提前3到5个小时发布,避免旅客赶到机场后才知道航班取消的信息。
“飞还是不飞,要尽早给旅客一个准信。如果当天长时间不具备飞行条件,航空公司、空管方面就应果断取消航班;如果可以飞,就要告知旅客大概晚点多长时间,做好旅客服务,不能让旅客空等,或反复折腾旅客。”许光建说。
无“微”不至,破“沟通障碍”
“有时在询问航空公司延误原因时,相关接待人员总说不清楚、不确定。”旅客经常发出的这一抱怨道出航班延误时各环节掌握的信息不透明。
“航班正常工作,要抓信息畅通这个核心,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行业信息平台。”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说。
今年5月16日,由民航局空管局主办的空中交通信息平台(专业版)上线试运行。据空管局局长王利亚介绍,下一步,空中交通信息平台还将向公众推出可查询的网页,并在未来做好平台移动端,届时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公众推出信息查询服务。
民航业界要真正走近旅客,特别是在微博微信的时代,航空公司没有理由不无“微”不至。
链接
历数航班延误“几宗罪”
1、延误归咎天气
5月4日晚,100多名旅客准备乘坐山东航空SC4730航班,被告知因天气原因延误。
6月10日晚,由贵阳经西安飞往天津的航班延误,130名旅客行程受到影响。该航空公司负责人表示,航班延误是因天津机场受雷雨天气影响。
2、航空公司“自摆乌龙”
5月22日,春秋航空从日本高松飞上海的8890次航班,因机长和空乘等7人在起飞前离开飞机并走出“安全限制区”,导致起飞时间延误约3个小时。
6月8日,在澳门乘坐厦航航的福州旅客发现,即将起飞的飞机被临时调换到其他航班,并导致起飞延误。
3、旅客行为失当过度维权
3月17日,由昆明飞往广州的KY8285航班收到虚假炸弹威胁信息,即将起飞的航班紧急中止,机上所有乘客、货物、行李重新安检。
3月30日,受雷雨影响,深圳宝安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情绪激动,在机场打砸,发生严重冲突。■据新华社
156
今年4月,民航局运输司、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156件,其中国内航空公司98件。
50%
近年来,我国民航一直被航班延误困扰。2009年至2013年,旅客对民航的投诉,50%以上是航班不正常。
289
近几年,我国民航航班量每年以平均超过10%速度递增。今年1月至4月,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2%。今年预计净增289架飞机。
45
今年5月,全球航空公司《正点率表现报告》显示,我国航企还比较容易长时间延误。如在30分钟至44分钟长时延误比例,以及延误45分钟以上的极端延误比例,我国一些航空公司达亚太地区平均值近两倍。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