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走一步到铜仁——武陵山片区旅游协作铜仁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黄巍 彭业忠 编辑:杨烊 2014-04-09 09:39: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廖声田 黄巍 彭业忠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这是贵州铜仁市着意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

  “梵天净土”,是指铜仁境内的梵净山,为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500多米。有着“地球同纬度最好、最美的一块自然宝贝、生态宝贝”,而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穿铜仁城而过,至今能保持国家二类水质标准;“桃源铜仁”,则是说生活在“仁义之城”的铜仁“百姓有爱自然的纯朴之心,有爱人类的真诚之心”。如此,构成了铜仁的山美、水美、人美。

  这张文化名片的价值指向却是旅游引客,让张家界、凤凰的游客“再走一步到铜仁”。这种思路既与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这里功能的定位吻合,也是对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清醒认识。

  “在梵净山下等你”

  “唱起土家的放牛歌哎,我在梵净山下等你,和你一起,去看红云金顶……”,在梵净山下,这首动听的《我在梵净山下等你》弥散在空中。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集神、奇、峻、秀于一体,古朴而有灵气,实在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与这首歌同在这方流行的还有景点建设。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正大乡,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实施苗王城第二期开发工程。古朴神秘的苗王城有600年历史。第一期开发,修旧如旧,集山、水、洞、瀑、峡谷、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穿行其间,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错综曲折的古巷道,古朴沧桑的古寨门,让人流连忘返。

  在江口县,我们看到当地政府正在云舍村大兴土木,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中国土家第一村”。

  据铜仁旅游部门的人士介绍,铜仁各县都有景点在开发。沿河土家自治县正在开发“画廊乌江·山歌沿河”景观;石阡县温泉开发历史已经有600年以上,正在大做“温泉之城·长寿之乡”文章。

  景点开发,让铜仁成为构筑中的“大武陵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

  借“凤”生蛋亦欣然

  张家界、凤凰、梵净山是武陵山片区旅游的3个重要节点,既有互补性,又有差异性。然而,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业的龙头要数湖南的张家界、凤凰。对此,铜仁的上下都有清醒的认识。搭顺风车,融入武陵山黄金旅游圈也就成了铜仁的必然选择。

  2012年5月,湘黔两地签署框架协议,其中就有联合推介“张家界—凤凰—梵净山”精品旅游线路,以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为依托,着力打造“旅游黄金线”等内容。

  松桃苗王城管委会主任田志保介绍,苗王城距凤凰古城39公里,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借“凤”生蛋,在“旅游黄金线”上分得满满一杯羹,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

  “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江口县旅游局局长吴建芳介绍,梵净山作为“旅游黄金线”的终端,着力实现原始古朴的生态文化、渊源厚重的佛教文化、浓郁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打造与张家界不一样的旅游胜地。

  资料显示,“旅游黄金线”推出后,铜仁市旅游一路飙升。2013年接待游客20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进入“快车道”。

  畅通最是快心事

  铜仁为融入“大武陵黄金旅游圈”,在交通建设协作上颇费心思。

  建设全国唯一“跨两省”的铜仁·凤凰机场,就是这种思维孕育出的湘黔协作范例。机场原名“铜仁大兴机场”,跑道长2000米,规模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级。2008年11月,湘西自治州、铜仁市、贵州机场集团公司两地三方达成协议,将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并按国内重点旅游机场标准进行改扩建。

  “见证了个中艰辛,体味到酸甜苦辣,犹如建设两个家乡。”一直在贵州工作的长沙人曹建民任机场改扩建项目指挥长,全程参与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建设,他说,项目总投资4.29亿元,其中铜仁、湘西两地只需投资6200万元,今年4月底主体工程可提前完工,旅客年吞吐量可达80万人次。

  这种协作,为铜仁旅游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3年底,凤(凰)-大(兴)、大(兴)-思(南)高速相继通车,将“旅游黄金线”上的散落景点一一串起,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只需1个多小时。

  伴随着铜仁·凤凰机场的改扩建,张家界荷花机场扩建,沪瑞高速、渝湛高速、杭瑞高速贯通,沪昆高铁建设加快,松桃至新晃高速对接等,一个以铁路、高速、航空为纽带的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武陵山片区旅游协作进入新时代。

  实现旅游“无障碍”

  今年3月30日,长沙黄花机场至铜仁·凤凰机场的新航线开通。这标志着湘黔旅游的一个空中障碍被打破。

  发展旅游业最怕的是空间障碍。武陵山片区的湘黔两家在这一点上,依靠市场的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不断拆除省际边界“藩篱”,正朝无障碍旅游区发展。

  市场是整合资源、协作发展的调和剂。铜仁境内景区景点,正结合我省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的旅游运作发展着。苗王城借势凤凰古城,实现客源互送;铜仁、张家界的各大旅行社联合开发、设计、包装旅游线路;沿锦江、沅水流域共同开发建设生态乡村、民俗古城,“大武陵旅游圈”日趋形成。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巨大,唯有在互信、互用、互联的基础上,建立无障碍旅游,才能齐头并进。”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认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武陵山旅游协作的条件和时机已成熟,通过互看、互学、互比,建立旅游巡回观摩机制和市场共通机制,“大武陵旅游黄金圈”一定有着光明前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黄巍 彭业忠

编辑:杨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