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湘西办主任周震虹就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接受红网等湖南数家主流媒体访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烊 长沙报道
芦笙嘹亮,鼓楼吱呀。说着侗语或苗话的孩子们惺忪可爱,伴着丰茂的芦花和忠诚的黄狗守望已久,而这仅仅只是“深闺”中的动人一幕。2015年,大湘西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正式出炉,湘西神韵,在这里无限延伸。
“推动精品线路沿线地区的精准扶贫,促进全面小康建设。”10月30日,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湘西办主任周震虹接受红网等湖南数家主流媒体访谈,讲述了这12条精品线路背后的建设规划及深远意义。
文化生态旅游:大湘西经济的新增长点
“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大湘西地区是湖南主战场之一,也是湖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大湘西近些年经济发展困难,一个是因为原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传统产业受资源、环境特别是市场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而高技术产业受技术、人才的制约一下子建立不起来。”周震虹介绍,湖南拥有596万贫困人口,而大湘西地区则占到了一半以上。
这种情况下,发挥优势资源创造新增长点成为扶贫关键。“文化生态旅游是大湘西地区独具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周震虹介绍,大湘西地区自然生态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多元文化交融,是全省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最具特色的地区。
精品线路建设:交通网络带来黄金期
“必须看到,目前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够、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周震虹表示,虽然近年来以张家界为龙头的“奇山异水游”、以凤凰为龙头的“文化生态风情游”、以洪江古商城为龙头的“古城古镇古村游”等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但目前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然而,大湘西立体网络的初步形成,让文化生态旅游随之迎来黄金期。精品线路的发展规划,便是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通过依托知名景区景点,融合具备旅游基础的景点集群,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形成旅游产品空间格局。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将集中力量、资源、资金建设12条精品线路。“努力使大湘西之旅真正成为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心灵之旅。”
优先保护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大湘西地区拥有许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一些生态资源还遭到了破坏。”周震虹如数家珍地介绍,大湘西拥有70余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观,还有151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77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完善开发,成为重要课题。“我们将支持有关部门加强旅游文化人才培训,培养适应需要的专业人才。”周震虹表示,对旅游从业者将“培训到村”,确保从业者具有保护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实践。
在顶层设计上,也将处处坚持“保护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比如怀化沅陵的借母溪,我们仅在外围做基础设施建设,内部则保护起来,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游客来了也能有原汁原味的体验。”周震虹提出,以出台办法、条例等方式保护资源也在考虑之中。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烊
编辑:杨清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