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思考
传统村落以其优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丰厚的底蕴勾起人们对乡土味道的向往。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自然生长或规划发展的骨架,是村民和游客开展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村落传统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域。近年来,生活方式革新和旅游经济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街巷空间风貌,传统街巷空间出现功能退化、活力丧失、风貌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游客与地方居民的多元化诉求,缓解传统街巷空间保护与旅游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成为湖南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本文从挖掘景观基因、保护空间形态、关注人本体验、完善主体功能、强化多元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传统村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挖掘景观基因,提升文化内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五大基本原则之一。文化独特性和文化景观的品质已成为传统村落最核心的吸引力。“乡土性”和“民族性”则是保持文化独特性和景观品质的内在基因。传统村落应深入挖掘独特的文化和景观基因,更新景观基因展现形式,将“乡土性”和“民族性”文化元素渗入到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打造,留住原生态的空间记忆,让文化和景观在街巷空间中具象化、凸显化、体系化,突破当下旅游快速发展中“千村一面”的困局。
二、保护空间形态,提升空间智慧性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新旧有机结合的过程。街巷空间在千百年的自然生长下衍生出许多重要节点、景观廊道和空间网络,赋予不同村落鲜明的地方特色。要注重重要节点建筑所用材质、做工、装饰等的原真性保护,强化对景观廊道的整体特征挖掘,并从空间整体性的视角提升街巷整体空间网络的完整性和智慧性,从点、线、面三种要素上保护街巷空间的肌理,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设计和建设提供方向。
三、关注人本体验,提升供给质量
人是街巷空间演变的驱动者,留住人才能留住街巷空间的魂。在当前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既要切实满足村落里世代生活的村民的权益和愿望,也要顾及外来旅游者的现实需求。因此,首先应注重当地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供给质量提升,包括加强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支持私有民居维修维护、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等,留住村民、留住生活,避免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其次要科学地规划传统村落旅游商业空间,在不破坏传统街巷空间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嵌入旅游商业服务功能,激活旅游经济活力。
四、完善主体功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传统村落的街巷空间功能是丰富的,也是有所区别的。在村落的规划和发展中,应掌握不同街巷的优势资源是什么,明确不同街巷的主体功能是什么,因地制宜地展开资源整合和空间更新。既可以围绕传统民居和标志性公共建筑集中的区域,打造特色街巷,激活闲置建筑、古老民宅和老手工艺坊的休闲观光、匠心体验、文化展示的功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链。也可以在村庄快速发展的区域,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体系,建设游客集散功能及商业服务功能主导的街巷,提高传统村落服务接待能力,减少游客涌入老街老巷产生的环境破坏和冲击。
五、强化多元管理,实现共治共享新格局
政府管控与村民参与共治是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关键保障。政府部门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重在引导与规范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方向。而村民积极参与街巷空间的保护、文化传承与资源利用,不仅能为街巷空间注入活力,还能从根本上保护村民的利益、权益,使其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受益者和责任人。当然,在商业化和资本进入的背景下,社会资本、旅游者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到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来,才能让街巷空间活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每一个传统村落的街巷结构、建筑布局、文化机理等都有其鲜明特色,街巷空间中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呈现出重要的文化保护价值。在越来越强调特色化、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正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将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视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从街巷整体规划、景观基因整合、街巷功能完善、文化基因挖掘等多方面着手,并综合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主体需求,必将带动并引导传统村落整体空间的高质量保护与更新。
(作者张伊静,张也,系湖南师范大学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本文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202110542036)、省级一流课程《旅游景区管理》学生团队学习成果;指导老师:王钊,罗文斌,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师)
来源:红网
作者:张伊静,张也
编辑:戴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ontent/2022/02/28/1095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