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20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赴凤凰县驻村扶贫点走访调研,总结“竹山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
调研组慰问座谈了贫困户,与他们拉家常、话发展,广泛听取他们对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建议。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红网时刻3月25日讯(记者 何超)3月18日至20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扬先率厅人事处、财务处、艺术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产业发展处、资源开发与全域旅游推进处、推广传播和交流合作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老洞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调研乡村文旅“竹山模式”,总结文旅扶贫经验,探索后发展地区可推广、可复制的文旅扶贫新路。
调研组进村后,再次体验了《爱在竹山》沉浸体验村落剧,深入调研了竹山无边界泳池、竹山乡居、老洞百亩荷花园和自驾车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实地探访了老洞苗寨、竹山传统古村落。与此同时,调研组还慰问座谈了贫困户,与他们拉家常、话发展,广泛听取他们对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建议。大家由衷地感到,通过多年持续的对口帮扶、专业指导,昔日偏僻落后、脏乱差的竹山村、老洞村焕发生机,实现华丽蝶变,创造了“竹山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文旅发展规律、切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实地调研后,调研组与凤凰县委、县政府及市场运营主体的凤凰旅投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在竹山乡居会议室组织开展文旅融合助推扶贫攻坚沙龙。大家在听取凤凰旅投公司和驻村工作队情况介绍后,着眼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竹山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重点从规划编制到项目落地、从政府引导到市场运作、从群众参与到引进“外力”、从资源开发到“非遗”挖掘、从运作机制到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逐一阐释、分析、探讨,一致认为“竹山模式”是新形势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乡村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必将为广大后发展山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高扬先讲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派出两支工作队分别进驻老洞村、竹山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他们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行业优势,以文旅产业来助推脱贫攻坚。近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精心指导下,驻村工作队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目标向前走,持续发力,艰苦创业,打造了一村一景点、一组一主题、一户一场景,有效将“名不见经传”的两个村变成了游客理想的目的地,初步形成了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竹山模式”,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
高扬先指出,文旅融合推进脱贫攻坚“竹山模式”至少包含了五大内涵:一是凝聚合力。这是“竹山模式”成功的根本。只有同靶同向、合力汇聚,才能产生强大的牵引力,竹山村、老洞村在文旅扶贫中,有效将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引领力、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村民群众的向心力“三力”有机结合、科学整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较好地形成求发展、促脱贫的磅礴力量。二是高度融合。这是“竹山模式”立足的基础。“竹山模式”不仅有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还有农业和旅游的融合,更有自然山水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古老传统与时尚艺术的融合,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丰富了竹山、老洞文化旅游的内涵。三是多方参与。这是“竹山模式”鲜明的特色。一座古老的村落是一个故事,其中的一个个民居又在上演着不同的小故事,普通的村民、普通的游客都成为故事线中的一个角色,一种文化符号,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全方位的参与让竹山与村民、与游客的联系更为紧密。四是培育市场主体。这是“竹山模式”成熟的关键。引进凤凰旅投公司,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模式,立足山水、民情、民俗资源,挖掘苗家农耕、编织草鞋、纺纱、织布、婚嫁等民间习俗,让习俗文化在保护中得到合理利用,进而再造“实景”旅游产品,巧妙地将农村民居转化成文旅场景,农民可在“家门口”就业赚钱,还可分享文旅发展红利,较好实现了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五是发扬斗争精神。这是“竹山模式”展现的精神内核。发挥驻村工作队、当地党委政府、市场主体敢打胜仗、善打胜仗、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通过多年持续奋战,硬是将昔日的交通不便、基础很差,自我封闭、观念落后,无人看好、不敢想象的苗区山寨打造成如今文旅高度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的美丽乡村。
高扬先强调,当前文旅融合扶贫在竹山村和老洞村实现了新突破,促进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现在这两个村文旅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初具规模,今后还要深入研究,继续丰富“竹山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希望全省各地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借鉴竹山村的成功经验,让“竹山模式”助推更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致富。(邓蓉)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戴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