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记县长谈旅游]刘卫华:争做全域旅游先行者 打造生态文化大公园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卫华 编辑:晓柒 2017-10-23 17:21:1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他们既是湖南旅游产业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又是观察者和思考者。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红网启动“学习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三——“大咖谈旅游”,听听在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路上,专家学者、旅游企业掌门人、行业代表有何看法。

  系列报道:

  >>>书记县长谈旅游:东安县委书记冯德校 |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 | 石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  | 珠晖区委书记陈礼洋 | 湘阴县县长李镇江 丨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 | 洪江区工委书记罗国宇 | 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 | 韶山市委书记杨晓军江永县委书记周立夫资兴市委书记 黄峥嵘 丨南岳区委书记 曾建华 丨永顺县委书记 石治平 丨平江县委书记 汪涛 丨桃江县县长 黄劲 吉首市委书记刘彦瑜 丨涟源市市长刘杰 丨鹤城区委书记熊安台 | 安化县委书记熊哲文 丨 炎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文专文

  >>>全域新供给: 10座天然氧吧 | 10大特色小镇 | 12处最美乡村 | 10大特色民宿 | 旅游演出 丨旅游购物示范街 丨自驾房车露营地 丨红色旅游线路

  >>>大咖谈旅游:湖南师范大学徐飞雄 | 中合慧景陈耿


宁远县委书记刘卫华在下灌村调研。

群山下的舜帝陵,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舜陵枫情。

雾锁瑶乡:宁远九嶷山。 黄建军 摄

  本文作者为中共宁远县委书记 刘卫华

  宁远县既是一本书,又是一幅画,文化至厚、山水至奇、生态至美、意境至妙,素有“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的美誉。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把宁远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化公园,以九嶷山舜帝陵创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活县、旅游兴县”战略,全域旅游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一极,以旅游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9%。跻身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获评全省旅游强县、旅游扶贫示范县、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

  一、注重谋划规划,旅游发展全域布局

  深刻把握全域旅游内涵要求,坚持走产品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市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品牌国际化路子。

  高层次推动。按照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要求,把2500平方公里的县域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育做大“锦绣潇湘·九嶷圣地”旅游品牌,构建“处处是景、时时见景、触景生情”的宁远旅游印象。

  高标准定位。力争“十三五”期内,打造成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舜文化旅游首选地、全国乡村旅游首选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九嶷山舜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核心景区过百平方公里、接待游客过千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投资过百亿元,引领县域后工业时代。

  高水准规划。按照全域旅游要求,先后邀请中冶集团、上海交大、成都来也公司等高端团队,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等体系化修编。根据既定思路、目标和规划,全域一体、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推进,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美丽实景。

  二、注重创新开放,旅游治理全域联动

  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大胆解放思想,打破体制壁垒和地域限制,汇聚各类各方资源。

  兵团化协作。率先筹建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协调旅建投、森管局、文物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工作,彻底改变“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旅游发展由个别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市场化运作。率先组建旅建投、灌溪旅游开发公司,实行政企分离,负责旅游开发建设。引进中国旅、湖南建工等央企国企名企,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成功融资31.8亿元,已到位5.1亿元。与湖南经视合作市场营销,集中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区域化合作。跳出“县域”发展“全域”,主动融入粤港澳、桂朔兴、闽三角、东南亚等旅游圈,加强联接郴州、桂林、衡山、清远、连州等周边知名景区,与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广东自驾游协会、华侨城等国内外知名团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景区互接、线路互通、市场互动、游客互享、业态互链、优势互补的区域性多生态大旅游圈。1-9月,全县接待游客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6%、20%;其中入境游客2.39万人次,同比增长28.6%。

  三、注重品质品味,旅游供给全域优化

  顺应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从供给侧精准发力,为外地游客和本土居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提质旅游景观。按照“大手笔、快建设、慢享受”的要求,建设以多处特色旅游景点、多条精品旅游路线、多个景区微旅游面为支撑的旅游全域景观。开发各类景区景点187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分别投资80亿元建设南部文化生态特色小镇、九嶷山文化生态休闲度假体验旅游区。九嶷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景区。

  完善旅游配套。按照全域旅游“六要素”要求,新建高标准游客服务中心9个、观景台12个、旅游厕所32个、生态停车场9个、宾馆酒店172家、星级农家乐111家,构建出省跨境大通畅、县乡公路大循环、景区景点大连接的旅游交通网络。

  丰富旅游产品。按照“全时空、全方位、全感官”旅游体验要求,开发形成以“祭舜帝陵、拜永福寺、进状元府、游紫霞岩、漂九嶷河、登三分石、探原始林、赏瑶族风情、览千年学宫”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推出九嶷山兔、九嶷斑竹、九嶷山酒等嶷系列旅游周边产品,创新推出城域山水休闲健身游、三分石地质奇观科普游、舜帝祭祀文化观光游、灌溪田园风情游等特色产品。

  四、注重特色体验,旅游品牌全域打造

  立足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质,主打九嶷山品牌,大做舜文化文章,实行错位发展,形成比较优势。

  深耕文化内涵。充分挖掘以舜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底蕴,精细融入到建筑、园林、雕塑、工艺产品等各个方面,推动全域旅游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生命力。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培育文化企业发展328家。舜德书院、潇湘画院建成开院,成为潇湘两大文化客厅。成功举办4次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与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公司合作完成高品质旅游电影《舜志古今》。

  擦亮生态底色。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禁伐限伐、封山育林,“十年不砍树,十年栽好树”,抓实碧水、蓝天、净土、绿地四大行动,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风光遍布九嶷大地,促进全域旅游永续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新增湿地保护区9个,创建市级以上生态示范乡镇(村)73个,跻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试点县、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留住乡村记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下灌为龙头,打造了进士门第西湾村、桃源果乡三亩田、醉美莲乡大桑塘、最忆乡愁盘洞口、舜源福地九嶷洞、溪水瑶家牛头江村等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创成国家级旅游特色小镇2个、省级以上古村落10个、省级旅游名乡1个、省级旅游名村2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9个、星级农庄160余家。

  五、注重融合共建,旅游活力全域激发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以及催化集成作用,做好“旅游+”文章,促进旅游跨界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城乡共建共享。

  旅游+精准扶贫探索以村为单位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企业,引导群众参与入股分红,发展民俗饭店、风情客栈、观光农业等,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重点打造16个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万余人。跻身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县、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旅游+产业融合。注重工旅、农旅融合和旅游与商贸、科教、体育、宗教、康养、研学等多行业跨界融合,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网络约车、文体娱乐、在线教育、“互联网+”等各种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新入统电商企业7家,实现产值400万元,同比增长13%。

  旅游+三区建设。按照景区化要求,抓好城区、园区、村庄规划修编,加快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五化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创建,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整体优化全县环境。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城乡整洁十佳县”,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柏家坪镇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镇、特色旅游小镇,湾井镇跻身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特色小镇,九嶷山乡跻身全省特色旅游名镇。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卫华

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7/10/23/44541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