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话陈忠霖:绿色发展引领“梅”好闽清

来源:东南网 编辑:摇曳 2018-12-14 15:10:47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为展示福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生的深刻变化与显著成就,2018年12月4日上午,参加第七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福建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媒体主编及骨干记者60多人走进闽清,对话闽清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忠霖。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对话闽清县长陈忠霖现场 

  记者:近年来,闽清从“全面脱贫”走向乡村振兴,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今后有哪些规划?

  陈忠霖:从去年“脱贫摘帽”以来,我县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四件事:①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成立三农服务超市平台,建成耕地、劳动力、可流转土地等10个产业要素资源数据库,推动资源、资金、科技、人才、市场有效衔接,每年培育10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吸引100名以上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能人等回乡创业,每年下派1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支援农业,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②全力补齐农村短板。抓住窗口机遇期,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实施37项总投资57.7亿元的交通重大项目,打通城关到各乡镇,各乡镇之间,各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之间的域内交通“脉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2项总投资34.6亿元的民生水利项目;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287项总投资125亿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③深入实施红色领航。确定首批45个试点村,落实27名县领导当村官,对接行业带头人或技术专家21人,为群众提供精准的供需对接和便利服务,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75个“空壳村”。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投入1.19亿元,全面实施“一革命五行动两整治”,完成14个乡镇镇区颜值提升、63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202省道最美风景线。

  记者:大家留意到闽清旅游形象定位是“名山林海、碧水温泉、古厝民居”和“梅”好闽清花·果·山,请为我们介绍下有怎样的内涵?

  陈忠霖:闽清旅游资源丰富,古老的闽江和秀丽的梅溪孕育了闽清这块福祥宝地,境内有宋朝理学家朱熹称之为“八闽岳祖”的白岩山、宋理宗皇帝御笔亲题的“白云山”等2座名山,有“世界稀有、全国之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楮林和美菰林原始林海;全县有近200座各具风格的古厝名居,其中宏琳厝是全国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单体古民居建筑,素有“民间故宫”之称;建于明朝年间的“娘寨”,是我省唯一一座由女性独立主持建造的古堡,有470余年历史。闽清还是“中国温泉之乡”,境内有黄楮林、大明谷、七叠等三大温泉景区。形成了我县富有特色的“名山林海、碧水温泉、古厝民居”旅游格局。

  记者:闽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那么闽清在融合文化与旅游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又有哪些特色亮点?

  陈忠霖:闽清拥有千年文化底蕴,典型的有:礼乐文化、状元文化、院士文化、华侨文化、陶瓷文化、古厝文化、体育文化等七大梅邑特色文化。我们秉持“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统筹做好“人文”和“山水”两篇文章,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富有闽清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一是丰富旅游产品。制定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推进中国瓷天下、雄江创客小镇、梅溪橄榄小镇、梅城历史文化街区、青马部落、澳洲风情园、索佳艺迷乐谷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绿色农业、生态风光、美丽乡村等元素,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民宿村、亲农耕等体验型乡村旅游,到目前为止打造5家省级休闲旅游集镇、16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让富有闽清特色的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突破口。二是创办特色节庆。每年借助十八坂、中国农民丰收节、橄榄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以及下祝桃花节、开茶节、桔林采桔节、三溪油茶节、金沙张圣君文化节等“一镇一品”的乡土节庆活动,构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文旅盛宴,全方位展现县域自然风光、文化特色。三是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医养”,比如:①结合上演、林洞、伴岭、莲宅等革命老区村发展红色旅游;②做好夜食、夜游、夜宴、夜泡温泉等“夜经济”文章;③推出多样化温泉中医治未病项目,发展“生态养生”“中医养生”等特色保健旅游品牌;④推进东桥国际山地运动小镇等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等等,异彩纷呈。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深挖礼乐文化内涵,成功举办了“陈旸诞辰950周年暨礼乐文化周”活动,推出大型闽剧《梅溪陈旸曲》,进一步打响了“二陈”文化品牌。二是以海丝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古窑瓷文化,瓷天下一期“海丝精灵谷”项目已于11月17日正式营业,开业当天客流超万人,现日客流量稳定在3000人次以上。三是创新陶瓷景墙文化,结合梅溪新城江滨生态公园打造了380米的《梅川礼乐图》和185米的《闽清胜迹图》硅纤瓷瓷画。目前,《梅川礼乐图》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四是推进名街、名镇、名厝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地方传统三位一体的宏琳古厝将于2019年完成修复重新开放,“梅城印记”特色文化街区2019年春节前开放。

  记者:闽清的温泉资源丰富,是“中国温泉之乡”,这里的温泉跟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陈忠霖:温泉是闽清的一张烫金“名片”,有三个方面显著特点:一是环境好。几个温泉所在地都是省市级生态示范区,山林茂密、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避暑休闲的“清凉世界”、养生修练的净土。二是“水”好。水量大、水质优、水温高,益养生。黄楮林温泉日出水量达800吨,常年水温52℃,属典型的碳酸氢钠泉,号称“美人汤”,具有嫩肤养颜之奇效。大明谷温泉日出水量达700余吨,水温最高为65℃,是罕见的高温温泉。七叠温泉日出水量达1000多吨,常年水温60℃左右,海拔400多米,四季温凉湿润,是避暑消夏泡温泉的好去处。三是各具特色。七叠温泉属于高山温泉,温泉出水口海拔400余米,是福建省内海拔最高的温泉;黄楮林温泉是典型的溪涧温泉,景区沟谷纵横,峰峦叠嶂,飞瀑流泉,素有中国温泉第一溪之称;大明谷温泉是园林温泉,景区深藏于闽江之畔的一个天然燕窝型洼地内,依势而建,空间独立,恍若世外桃源。

  最后,陈忠霖县长用一句充满深情的话结束了这场对话:“礼乐故里、温泉之乡,清新福建在闽清!”。

  接着,记者一行以“聚焦乡村振兴·感知清新福建”为主题,历时二天,对闽清县进行实地考察采风,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了解闽清在践行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亮点。

东南网记者摄

  记者采访纪实:“乡村振兴”奏响闽清闽清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闽清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闽清是如何从“脱贫摘帽”走向“乡村振兴”的?

  “礼乐故里、温泉之乡,清新福建在闽清!”。一周前,闽清县长陈忠霖在与“第七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福建行”采访团对话时谈了他心中的闽清印记。这番深情感言,源自他的信心、责任,也源自他的决心。

  闽清,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中下游,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1镇5乡291个村居,是礼乐之乡、温泉之乡、福建省重点侨乡、省定农产品主产区、省级生态县。然而必须面对的事实,闽清也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县、农业县。2012年,闽清被定为市级贫困县。

闽清雄江创客小镇俯瞰闽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闽清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始终是闽清县领导战略考量的问题。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近年来,闽清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焦点不散,靶心不变,精准施策,接续发力,全面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闽清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3486人,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87倍、124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在闽清正逐渐成为现实。2018年闽清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平台支撑 增强特色产业带动力

  在闽清县三农超市,只要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购买闽清橄榄、百香果、橙子等绿色优质农产品,高效便捷。

三农服务超市门前的牌子 

  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橄榄种植户张孔江介绍说,通过三农超市,橄榄卖到了全国各地,预计他的橄榄园今年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据了解,有“中国橄榄第一村”美誉的白河江自然村种植户年平均收入6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12万元。通过嫁接技术帮扶,也使得镇里四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橄榄种植大户张孔江 

记者们在橄榄园与镇党委书记、橄榄种植户在一起  

  在闽清县白中镇田中村源凤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永源指着南瓜地里的一块宣传牌介绍,宣传牌上的南瓜卡通形象用的是他一周岁的儿子头像。因为南瓜,他在闽清成了家,因为南瓜,他把根留在了闽清。“当时我选择来这里创业,种植南瓜,除了考虑良好生态之外,另一方面通过三农服务超市平台能够享受更便捷可靠的技术指导和渠道支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因为产品品质较高,王永源种植南瓜,深受客户认可,产品直供部门食堂和大型超市。源凤农场2015年被评为福州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评为福建省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及福州市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宣传牌上的南瓜卡通形象是农场主王永源一周岁儿子的头像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王永源开展了微农经济思维模式孵化,带领闽清县域内的17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南瓜,产业帮扶,影响超百户微农抱团发展。村民吴敬相一家5口人,致贫原因为缺技术,其本人残疾四级。现在他在源凤家庭农场做些简单农活,增加了收入,生活压力小了许多。

  “这位农场主特别好,我年纪大学得慢,他就不厌其烦地教,并且保证种出来的南瓜他全部收购,让我吃了定心丸。”贫困户吴敬相说。

农场主王永源在向记者讲解 

记者在品尝南瓜制成的饮品  

  谋定而思动。闽清结合地方特色,赋予传统农耕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做强产业支撑,进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更好落地生根。为完善服务发展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助力乡村振兴,闽清成立的三农服务超市平台,建成耕地、劳动力、可流转土地等10个产业要素资源数据库,推动资源、资金、科技、人才、市场进行有效衔接;每年培育10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吸引100名以上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能人等回乡创业;每年下派1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支援农业,每个乡镇重点培育壮大1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油茶、食用菌、茶叶、橄榄、粉干、陶瓷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可持续产业布局。

记者在三农超市听讲解员介绍 

  攻坚突破 全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小桥流水,品茗观渔,闻四季花香,尝地道美食。来到白樟镇下炉村羊顺农场,可以感受到富有闽清特色的乡野气息。

  “这里山清水秀,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年轻时我就喜欢农业,但那时没资本不敢做,现在我想博一把,既是为自己圆梦,也是造福桑梓之举。” 今年61岁的台商刘兴顺说。刘兴顺的信心不仅来自他的先进经营理念,还来来自于当地政府的靠前服务。羊顺农场的建设得到了市县乡三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雄江至白樟的省道公路将改线,明年就可通车,届时包括下炉在内的10多个村都可受益。县里也将扶持“羊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走访调研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羊顺农场  

羊顺农场主刘兴顺是台商 回乡圆梦 造福桑梓 

  闽清是个山区县,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要致富,先修路,这对于经济总量有限,底子薄的闽清更为迫切。只有把交通基础网络提升,才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根据闽清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要补齐交通基础设施民生短板,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全力推进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用闽清态度、闽清力度创造闽清速度。今年闽清在全省70多个县市中投入总量名列前茅,一半以上的公路得到提升与改造。目前闽清实施37项总投资57.7亿元的交通重大项目,打通城关到各乡镇,各乡镇之间,各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之间的域内交通“脉络”。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2项总投资34.6亿元的民生水利项目;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287项总投资125亿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让闽清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绿色引领 绘就美丽乡村幸福底色

  在序源堂展厅,一幅幅瓷画栩栩如生。

“瓷画,以瓷为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绘画;将思想化为绘画语言,手绘到瓷器,经高温烧制而成。”序源堂老板陈福波介绍说。目前“序源堂”已经创新研发出了桌面可控制温度、可烧水、可产生负氧离子的薄胎瓷贴面多功能桌,以及负氧离子鼠标垫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序源堂展厅里一幅幅瓷画栩栩如生 

  陶瓷业是闽清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闽清通过培育壮大陶瓷龙头企业,陶瓷企业数量从2012年高峰期的252家减少到现在的40家,实现了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创新驱动发展,融入文创元素,由低端迈向中高端。闽清陶瓷业还实现“煤改气”管道全覆盖,日均用气量5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少烧1200吨煤。陶瓷业是闽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全县总投资12亿元的50项重点技改项目今年全面实施,涉及陶瓷、食品、表业等,随着更多企业的转型升级,闽清的传统产业将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樟洋村村道上,可见山上青松翠竹葱茏,山下盆地田野空阔。村中的古道、状元题刻、祠堂、宫庙、民居等的人文构成,洋溢着凝重的古韵。

东南网记者摄

东南网记者摄

樟洋村千亩芋田 东南网记者摄

  在樟洋村,可望见一千多亩的连片芋头。据了解,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村民们经过不断努力探索,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简单农民易接受的茭白—槟榔芋轮作模式,当年种植茭白,翌年种植槟榔芋。种植茭白,亩产量可达2000-2200公斤,产值6000-6750元/亩;种植槟榔芋,亩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产值10000-12500元/亩。目前,村里邀请两岸青年设计人才围绕古建筑保护、特色产业提升等做进一步规划,让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要做到"农民富",还要实现“家乡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另一方面,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下足马力,投入1.19亿元,全面实施“一革命五行动两整治”,完成14个乡镇镇区颜值提升、63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202省道最美风景线。让闽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目前,闽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占比87.5%,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推窗见绿”“走出家门进公园”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今后闽清将深化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按照“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包括“特色小镇创建活动、一村一品创建活动、农业示范创建活动阶段”等步骤实施乡村振兴的初级、中级、高级版,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梅花是闽清的县花,本届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梅花’底蕴,提炼形成了‘傲雪迎霜、凌寒飘香、五翼向心、爱我闽清’的闽清‘梅花精神’,激励闽清干部建设‘梅’好闽清。”闽清县长陈忠霖表示出建设未来美好闽清的坚定信心。

  北宋时期,陈祥道的《礼书》、陈旸的《乐书》分别是宋代礼乐文化水平最高的专著之一,在中国礼乐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这“二陈”,就是出生于闽清的兄弟。今天,站在闽清雄江创客小镇上,俯瞰蜿蜒的闽江,沐浴着徐徐微风,远眺葱翠峰峦,鸟儿从空中掠过,留下清脆鸟鸣。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新时代闽清,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将留下新的回响。

来源:东南网

编辑:摇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