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成山水旅游“全球名片” 世界级旅游瑰宝这样炼成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麟 编辑:摇曳 2018-12-14 11:46:46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家界是古庸国所在地,乃“九州之外”“以采蕨挖葛为食、饲蜂为业”的“蜜夷”之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桂林、黄山等地已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归来不看山”的知名景点,这里还是个小小的国营林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下,张家界经历了立园建市、旅游兴市、转型强市三个历史阶段快速崛起为一颗璀璨的山水明珠、世界级旅游瑰宝。

张家界是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

  改革开放之初,大庸张家界林场仍然被当地人称“山高水冷石头多,不是过溪就爬坡”。198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由此肇始。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县撤县建市。1995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从成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到建立第一个旅游开放为主的地级市,张家界乘改革之春风,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开启了现代旅游城市发展的崭新阶段。到2012年,这片过去无人识的“深闺山水”接待海内外游客3590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推动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张家界积极树立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探索推进全域旅游,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增长阶段。2013年以来,该市旅游接待人次连破3000万、4000万、5000万、6000万、7000万五大关口,2017年达到73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迈过200亿、300亿、400亿、500亿、600亿元五个台阶,2017年实现624亿元,两项指标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高位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史的传奇。

  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张家界先后开创了中国旅游新业态、开发了中国第一条旅游漂流——茅岩河漂流和世界极限运动圣地——天门山,打造了世界首台高山峡谷音乐实景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大型民族舞蹈史诗《张家界·魅力湘西》,建设了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建筑奇观——九重天土家吊脚楼、户外观光电梯——百龙电梯和独占10项世界第一的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观桥——玻璃桥……2016年,张家界市旅游发展综合质量指数(TQZ指数)为80.94%。

  全国第一个制定旅游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个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第一个推行“导游员国证化”、第一个组建旅游监察队、第一个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第一个实行旅游门票经营权银行质押、第一个推行旅游企业发票、门票“一票制” 和全域旅游“公对公”结算,以及第一个设立市、县两级旅游工作委员会、第一个在旅游窗口行业探索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国第一个设立城市旅游统计研究院,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个旅游发展重点城市、500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旅游经济核算、全域旅游测评验收、旅游业税收征管监测、旅游满意度测评、旅游扶贫监测等统计解决方案、开发全国第一个全域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全域通”信息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和在线投诉等“一条龙”线上服务、第一个建立市人民政府游客中心体系,构建由门店系统、交通物流系统、网络平台系统、规范标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的O2O旅游服务新模式……张家界用无数个第一,舞起了“锦绣潇湘”全域旅游的龙头,日益彰显“虹吸效应”,呈现从张家界到大湘西再辐射周边武陵片区的连动态势。同时,作为全域旅游的龙头,张家界广泛参与国际旅游合作,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上互动、旅游产品上互补、旅游市场上互融、旅游广告上互换。2017年,张家界接待了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游客,覆盖了世界旅游组织156个会员国的69.87%。

  旅游胜地成就民生福地

  张家界属于湘西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张家界正全面开展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精准普查,把可惠及全市西城区域60多万群众的湖南省旅游扶贫项目西线桑植旅游作为旅游扶贫主战场,贫困群众成了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

  同时,坚持以制定完善旅游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设计、推广峰林峡谷、武陵民俗、沅澧山水等精品旅游线路。昔日穷山沟变成今日旅游休闲好去处;老宅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古老的吊脚楼住上了外国“驴友”;唱山歌的老人身旁围满一脸新奇的游客;沅古坪腊肉、洞溪辣椒、白石萝卜等,这些大山深处的“土货”,逐渐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抢手货”;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从田间地头走进景区、酒店,变成了服务员、讲解员、保安员、保洁员、驾驶员、售货员、演员等“10大员新身份”……“乖幺妹”土家织锦公司先后培训员工1200人次,5个生产基地106名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湘阿妹”菜葛基地通过村企共建、委托帮扶、小额信贷等产业扶贫模式,去年共为协和乡565户群众分红150万元;“高山怡韵”茶叶公司带动5个贫困村种植青钱柳茶叶,212户527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达2800元。目前,张家界有三分之一的贫困村、40%的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扶贫,20多万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每年因旅游扶贫脱贫人数达1万余人。2016年,全市旅游精准扶贫脱贫21505人,旅游扶贫脱贫贡献率40.39%。核心景区所在地武陵源区依托发展旅游业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

  绿水青山实践金山银山

  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介绍:山清水秀是张家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全市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方针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把“山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理念贯穿到域内所有建设活动之中,通过实施武陵源核心景区住户和服务设施两次大拆迁,禁止发展高能耗、重污染产业,重拳打击非法开采镍钼矿行为,在景区和城区全面取缔燃煤锅炉、兴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禁放烟花爆竹等,在农村实行退耕还林、推广沼气、环境整治“6+1”行动,持续做好护山、护水、护河、护林、护地、护天文章。坚持实施环境保护议事制、环境保护报告制、领导干部环境责任制、环保参与综合决策制“四项制度”,全市各级人代会将环境保护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等一同提请人大代表审议。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市营造环境保护底线不可触碰的高压氛围。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优良率达88.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0.98%,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6%。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9个国家级生态村镇,172个省级生态村镇,912个市级生态村,张家界市成为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张家界坚定不移走“旅游产业为核心,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广泛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旅游+农业”规模不断壮大。从简单的“吃农家饭,摘农家果”向“休闲、养生、体验、健身、度假”转变,全域打造推出“有机农产品”品牌,促进“有机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践“发展旅游产业商品集群”的理念,建设旅游商品产业园、武陵山珍馆、物流园等产业园区,研发推出一批便携式工业旅游商品,培育打造灵洁食品、土家妹、军声画院等20多个“湖南省著名商标”以及茅岩莓等3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旅游商品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9.8%,成为张家界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旅游+文化演艺”异军突起,张家界正成为全世界“户外运动天堂”。2016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中,旅游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8.34%、43.89%、61.71%,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竞争力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界旅游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经典样本。在旅游业带动下,张家界经济实现10.04 %年均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88年的1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42.4亿元,增长了38倍,其中旅游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接待游客从54.7万人次增加到7335.8万人次,增长了134倍;境外游客从1.68万人次增加到355.9万人次,年均增长19.5%;旅游收入从2491万元增加到623.8亿元,增长2500多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2元增长到8692元,增长了19倍。

  (经济日报 记者:刘麟)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麟

编辑:摇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