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上长沙县丨革命事迹血脉永续 长沙县红色旅游景点全攻略

来源:红网 作者:龙腾 戴科 陈敏捷 卢七星 老茂 编辑:晓柒 2018-10-21 18:43:0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时光翻页,驻足九月初秋,红网记者携手旅游达人走读长沙县,我们穿过绿林山涧,走过爱情湖畔,小憩江南园林,观摩名人故居,猎奇百虎乐园……这段旅程,带你看一眼别样的长沙县。

  8月27日至9月28日,长沙县旅游局联合红网发起游记攻略征文评选活动,征集游客在长沙县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如若您能把在长沙县的旅行故事呈于笔尖书写成章,不妨来参与活动拿大奖吧!投稿邮箱:hwlypd@qq.com,;咨询电话:0731-88295970。

  红网时刻记者 龙腾 戴科 摄影 卢七星 陈敏捷 老茂 长沙报道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长沙县人才辈出,近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就沿着历史的轨迹,一起从这几个地方,再现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

  <<<黄兴故居

  长沙市区出发,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这个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命名的小镇,一路田园风光如画,不知不觉间已抵达此行目的地——黄兴镇凉塘乡之黄兴故居。我觉得有必要好好介绍一下黄兴。可能你知孙中山,但你却不识黄兴。可能你知武昌起义,但你却不曾记是黄兴发动、指挥。更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领袖,当时常以“孙黄”并称。

航拍黄兴故居。摄影/卢七星

黄兴故居全貌。摄影/卢七星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的出身地是怎样的呢?右滨浏阳河,前朝鹿芝岭,四望平畴,阡陌纵横。门前三口水塘并列,听附近老农说,昔日塘畔遍植垂柳,林木茂密,浓荫蔽日,暗送清凉,凉塘因而得名。

走进黄兴故居。摄影/老茂

  故居内有房屋共十余间,包括上堂屋左右正房和下堂屋左右正房及厢房、横屋过堂,上下堂屋之间辟有天井。但是在革命时代,国家,无国,何谈家?革命家,舍小家而顾大家。成立华兴会时,黄兴毁家纾难,卖掉老家祖宅遗田300石。离开故居时,我回头深深鞠了一躬,历史,永远铭记。我们,从未忘却。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摄影/卢七星

英雄的塑像。摄影/卢七星

  虽已过去百余年,在故居里,我依旧可以触摸到那个烽火狼烟、激情燃烧岁月里的些许痕迹。但是,在故居的后花园里,那座湖南辛亥革命纪念馆中,我能强烈地感受到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属于湖南人民的热血与震撼。

横刀立马。摄影/卢七星

  看到这个雕塑,让我肃然起敬。与鲁迅弃医从文相类似的是,黄兴是投笔从戎,从一介温润书生转变成浴血奋战的将军,黄兴从未犹豫。

  黄花岗起义时,飞来的敌弹击中了黄兴的右手食指,纵使鲜血横流,黄兴仍坚持到战斗结束,被迫转移。袁世凯给黄兴送来珍宝和骏马时,黄兴只留了骏马,珍宝全数退回,面对年幼的儿子的不理解,黄兴只是大笑一声,然后纵身一跃骑上骏马,说道:“你爹我以后可是还要骑马打仗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黄兴镇凉塘

  <<<影珠山

  在长沙县的北部,有一处地势险要的山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位于长沙县福临镇西部与汨罗崎龙分界处的影珠山。现如今,山上仍保存着大量抗战遗址群,供后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国耻。这里也是长沙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长沙有民谣:“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其实影珠山高不过509.4米,南北长7公里,是长沙与汨罗的界山。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句长沙民谣,后来,陆续又看了不少关于长沙会战的史料,因此想去影珠山看看的心情,也就越来越强烈。

登临山顶,俯瞰长沙县。摄影/老茂

抗战遗址群。摄影/老茂

  沿游览步道,行至影珠山北峰,可以看到山峰四周悬崖峭壁、乱石嶙峋。腰子坡抗战遗址群、新10师指挥所遗址、58军指挥所遗址、抗日阵亡将士墓......影珠山上,一个个沉甸甸的地名标牌,无不透露着这里曾上演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斗。

抗战司令部遗址。摄影/老茂

山腰处的战壕。摄影/老茂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十余万侵略者兵分三路朝长沙扑来,火力超过中国军队数倍。国民政府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官兵们顽强坚守阵地,硬是用汉阳造老式步枪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击破了日本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升了中国军民抗日必胜的信心。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从长沙全线败退的日军在影珠山腰子坡遭到中国军队围堵。当时正值严冬,山中寒风冷冽,我军官兵单衣草鞋坚持战斗。

用石块垒成的掩体。摄影/老茂

  影珠山第三次长沙会战最为壮烈。1942年1月,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由长沙往北全线溃退,中国军民据守影珠山天隘顽强阻击,日军遂从第九混成旅团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敢死队“山崎大队”偷袭影珠山指挥所。二十军依据有利地形,在山顶附近与鬼子进行激战,杀得鬼子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此战全歼日本山崎大队2000余人,书写了“倭寇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的英雄篇章。

58军军部指挥所。摄影/老茂

  沿山脊往影珠山南峰行走,约两公里就来到了半山腰的“58军军部指挥所”。在这里原本是山上的一座庙宇,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该庙曾作为国民党第58军的指挥所。指挥所遗址1958年被损,现仅存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从遗落的一些刻有精美图饰的石柱上可以看出,从前应是香火缭绕。站在前台石壁上极目远望,可以想象着当年中国军人们也一定在这里双眉紧锁,远远地观察着山下的敌情。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摄影/老茂

  从“58军军部指挥所”再往山顶前行300余米,就到了庄严肃穆的“抗日将士陵园”。当年,腰子坡战役结束后,英勇牺牲的300余名抗日将士被抬至影珠山顶,安葬于此并修建了纪念碑,纪念塔后来损毁。2015年,修葺一新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重新对游人开放,纪念碑高耸入云,上书“陆军第一九五师湘北会战福临铺之役阵亡将士墓”,纪念碑碑基正面书有“倭寇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其他三面为再现当年战役的浮雕。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村养静园组东隐居山附近

  <<<杨开慧纪念馆

航拍开慧小镇。

  旧称“板仓”的开慧镇,是杨开慧烈士的家乡,如今被誉为“初恋小镇”。开慧镇的田园风光引人入胜,更流传着毛泽东与杨开慧革命伉俪的动人爱情故事。杨开慧纪念园是来开慧镇尤为值得参观的地方。纪念园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及杨公庙组成,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全国百佳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4A级旅游景区。

杨开慧烈士纪念园。摄影/老茂

开慧故居。摄影/老茂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为杂房和配房。房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的桂花和女贞树浓荫蔽日。院落的西部为菜地,院外还有一口清澈的水塘。

开慧故居正门。摄影/老茂

  从故居整体规模来看,杨开慧家当年还是很殷实的,有谷仓、佃户用房以及农具房。板仓杨氏祖上以农为业,乾隆年间迁居板仓,开始培养子弟读书。杨开慧父亲杨昌济,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上世纪初先后留学日本、英国,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1918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也被世人尊称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毛泽东曾住过的房间。摄影/老茂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光辉的一生。

杨开慧房间。摄影/老茂

杨开慧手稿发现处。摄影/老茂

  1982年3月6日,维修故居时,在杨开慧卧室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写的手稿1份,共12页,约4000余字。1990年8月,故居再次维护时,又在北天井挑梁下发现了杨开慧的手稿,共4页,约1000余字。在手稿中,有杨开慧回忆与毛泽东相爱经过的《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自述》以及表达对丈夫深深思念之情的五言长诗《偶感》。

杨开慧纪念馆。摄影/老茂

  故居往右,是2009年对外开放的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即杨开慧纪念馆)。绿树掩映下的杨开慧纪念馆庄严肃穆,尽管不是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从各地赶来瞻仰。杨开慧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通过展出的历史实物,我们能了解到革命历史中“骄杨”的人生轨迹。

纪念馆前厅。摄影/老茂

  走进纪念馆前厅,迎面而来的是杨开慧烈士的白玉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旧社会的黑暗,很多人一进门看到这雕塑就被震撼到了。一楼是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骄杨颂”为主题,用“五忠五好”即: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忠诚革命的好党员,高度概括总结了杨开慧的一生。二楼则分别以“欲栽大木柱长天”和“骄杨之子”为主题,陈列了杨昌济、毛岸英、毛岸青的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陈列馆。摄影/老茂

  杨开慧纪念馆出来继续往右,则是1969年对外开放的杨开慧烈士陵园。从陵园的正面拾阶而上,入口处立着一个汉白玉雕刻的花圈,石级两旁的草坪上嵌着“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阶梯上高耸的杨开慧全身汉白玉像立于墓区中央,玉像嵌在一块红石基座上,基座上刻着“骄杨”二字。汉白玉像高约3.8米,玉像总重量为11吨,雕像身着风披,傲视向前行,英姿飒爽,栩栩如生。汉白玉像是1990年为纪念杨开慧诞辰90周年所建。

杨开慧烈士陵园。摄影/老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后,家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烈士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板仓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并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立碑纪念。虽说杨开慧只是个普通的女子,但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的那份热血令后人敬佩。“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被押上长沙识字岭那个有名的杀场时,她面朝行刑队的枪口露出坚毅的微笑,而她眺望的方向,正是当年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杨开慧与杨母合葬墓。

   景区地址: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板仓村178号

  <<<田汉故居

田汉故居。摄影/陈敏捷

  “国歌之父”田汉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之一。走进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的田汉文化园,漫步于此,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蓝天、白云与白墙青瓦的田汉故居相映成趣,在翠竹、绿树、小塘地掩映下,宛如一处世外的生态小居。1898年3月12日,“国歌之父”田汉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田汉像。摄影/陈敏捷

  田汉文化园由田汉铜像广场、戏剧雕塑园、月光湖、田汉故居、田汉艺术中心、国歌广场、田汉艺术学院、古戏台、戏剧艺术街、游客服务中心、田汉文化美食街等构成,是一个集生态休闲、文艺娱乐、观光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戏台为纯木结构仿古建筑,依据原长沙地区古戏台建筑风格建设,可开展各类传统戏剧演出活动。摄影/陈敏捷

在古戏台周边还有条戏剧艺术街。戏剧街内有《田汉与湘剧》《棕编》《滚灯车》等雕塑。摄影/陈敏捷

  景区地址:长沙县果园镇昌铺塘村

来源:红网

作者:龙腾 戴科 陈敏捷 卢七星 老茂

编辑:晓柒

本文为旅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our.rednet.cn/c/2018/10/21/47557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