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类发展多元化 产业扶贫更给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张尚武 黄德开 编辑:晓柒 2017-09-12 12:00:5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张尚武 通讯员 黄德开

  9月11日,2017年湖南茶业博览会(简称茶博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展示湘茶魅力,打响名茶品牌。一年一度的湖南“茶博会”连续举办了9届,已成为全国茶业界的知名会展品牌。本届茶博会,为湘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展示、销售、交流的平台;大湘西茶企抱团参展,挖掘名茶资源,创新引领市场,助推精准扶贫,成为最大的亮点。

  4天的会期,交出亮丽的答卷。据组委会统计,本届茶博会吸引了省内外1500多家茶企参展,现场和订单共实现交易额26亿元,创历届新高。

  黑茶之外多茶类乘势而上

  近年来,黑茶、绿茶在湖南茶界“唱主角”。今年的茶博会,茶类多元化的态势更趋明显。

  与往年一样,本届茶博会的黑茶厂商纷纷参展,展位占到一半以上。安化黑茶中,白沙溪、中茶黑茶园、云天阁、梅山崖等品牌一如既往受到追捧。但是,从今年茶博会的展位人气、销售来看,随着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物流的日益便捷化,湘茶的多茶类优势日益彰显。

  湖南绿茶稳步迈向高端。继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石门银峰、沅陵碣滩茶等名优绿茶之后,吉首也推出了黄金茶,炎陵的“湘炎春”、新宁的“崀峰”、江华的“潇水源”等绿茶,产自高山云雾地区,不少都是野生茶树采摘,量虽然不大,但品质甚好,品饮者无不称赞。

  红茶颇受出口市场欢迎,湖南现在几乎所有的绿茶生产企业都同时生产红茶。“武陵红”“炎陵红”“茶祖印象·三湘红”等湖南红茶品牌,在竞争激烈的茶业市场中,逐步崭露头角。

  “潇湘”茉莉花茶、张家界“茅岩莓”、南岳“皇菊”、绥宁“青钱柳”等特种茶,在主打茶类的功效和口感之外,另辟蹊径,以独特性、差异化赢得市场。

  众多厂商大都表示,这几年,湖南黑茶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知道湖南生态环境好,是产茶的好地方。“现在乘势而上,依靠黑茶带动,多茶类发力,正是时候。”张家界“茅岩莓”的一位经销商说。

  省内一位茶叶加工专家表示,过去茶企一季名优茶就占一年利润的大半,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观。采完头季名优绿茶,再采一季红茶,夏秋茶也能采摘后加工成黑毛茶,茶园轮番采摘,不同茶类接连上市,性价比更高。

  新产品与新业态结合,湘茶产销两旺。潇湘茶网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简伯华认为,电子商务的日益兴盛,使量小货精的茶产品也能在网络上找到个性化的“小众”消费者,一般不愁销路。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注意品牌整合,靠名优绿茶、黑茶主攻国内高端市场,稳步开拓国际市场,构筑湘茶多茶类的竞争力。

  茶产业成为扶贫支柱产业

  省政府的产业扶贫规划,头号产业就是水果和茶业。本届茶博会上,参展规模最为盛大的是大湘西地区茶企。

  走出“深闺”,抱团发展,大湘西地区50多家茶企共打“潇湘”品牌,以“神韵大湘西,生态潇湘茶”为统一标识,展示湘茶品牌整合的进展和成就。

  大湘西地区涵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娄底、邵阳等地,拥有茶园面积110万余亩,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大湘西”地区又是湖南主要的贫困地区,茶业成为该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载体。

  大湘西地区名茶资源丰富,处于我国绿茶黄金产业带。但长期以来,茶叶品牌“散、小、弱”,茶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从2016年起,省政府推进茶叶品牌整合,每年投入上亿元项目资金,重点打造公共茶叶品牌“潇湘”。据悉,包括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石门银峰在内的“潇湘”系列名优绿茶,目前正带动逾200万茶农增收脱贫。

  如果单论参展茶企数量,最多的当属来自安化的黑茶企业,占到全场湖南茶企的30%以上。安化以黑茶闻名,也是典型的贫困县。在展会现场随便找一家安化黑茶企业,往往都能获得这样的信息:一个企业带动数百名贫困群众,每户每年增收数千元。

  事实上,从茶园到茶杯,安化黑茶都能让贫困群众受益:最初,在茶园的日常培管环节需要劳力;鲜叶采摘和黑毛茶初制过程中,每人每天采摘鲜叶的收入在120元左右,黑毛茶的加工增值能达到每公斤7元左右;在黑茶企业的加工车间,茶农还能从事精加工、包装等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

  湖南中茶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如今的安化,如果一户贫困户拥有2亩以上的丰产茶园,并且坚持为黑茶企业提供劳务服务,就能实现稳定脱贫;如果自家茶园规模再大一些,致富也不是难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张尚武 黄德开

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