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留下来 慢享受——汶川康养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付子娟 张平 编辑:摇曳 2017-06-08 17:25:38
时刻新闻
—分享—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8日讯(付子娟)如果对汶川的认识还停留在“地震”、“樱桃”、“川西高原门户”,体验汶川的方式还仅限于匆匆路过、短暂停留或者朝来夕走的一日游,显然早已不合时宜。

  近年来,汶川依托资源优势,以“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为主题,大力发展全域康养旅游,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康养旅游”已经成为认识汶川、体验汶川的新的关键词。

  康养旅游为何迅速兴起

  何谓康养旅游?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旅游。201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界定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近年来,康养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大众在丰衣足食之后有了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健康、轻松、愉悦,康养旅游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二是中国旅游正在由观光型转变为休闲度假型,更偏爱怡情山水、乐行自然;三是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游客群体对带有健康、养生元素的旅游情有独钟;四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逃离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尾气扬尘,通过康养旅游满足对优美环境享受的需求;五是交通快速发展,保证了人们可以便捷地走出原居住地去享受康养旅游。

  立足资源、文化、生态优势提出康养汶川概念

  汶川从2015年就开始发展全域康养旅游,除了顺应全国康养旅游崛起之势而外,也是当地政府立足自身资源、文化、生态等优势精心调研、科学规划的发展方向。

  汶川县境内植被茂密、气候宜人、山清水秀、风景旖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和“国家5A级特别旅游景区”两大旅游品牌,蕴涵烟雨三江、丹青水磨、天地映秀、熊猫家园、大禹故里、古韵羌山等“汶川六景”,具有发展康养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以重点发展森林颐养产业的三江镇为例:汶川县三江镇森林覆盖率90 %以上,年平均温度16℃,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4000个/立方厘米,超过成都18000倍,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现存有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和1.2万亩植物活化石--珙桐,素有“熊猫家园·珙桐之乡”的美誉,是不可多得的森林颐养胜地。

  汶川还拥有海纳百川的治水文化、悠远厚重的羌藏文化、天人合一的熊猫文化、守望相助的大爱文化等“汶川文化四朵花”,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汶川三宝”等有机、生态、绿色的农产品驰名中外,具有发展“文化+康养旅游”、“农业+康养旅游”的良好条件。

  2017年5月28日,在汶川县三江镇举行的“汶川县森林自然教育“100+1”计划”启动仪式上,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旺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汶川基于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提出了“康养汶川”的概念,今天的活动之后,接下来还将相继开展樱桃采摘、青红脆李采摘等10余个活动,通过活动带动整个汶川‘运动康养·生态颐养’的大发展。”

  紧靠千万人口大城市打好汶川康养旅游牌

  成都是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也是世界闻名的“休闲之都”。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加速,成都人民对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周边游的需求急速增加。汶川距离成都132.9公里,驾车仅需2小时,交通便利,素有成都后花园之称,其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占据天时地利的汶川,是如何打好康养旅游牌的呢?

  近年来,汶川依托其紧联成渝的区位优势,发挥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森林绿化度和农产品有机度等“五度”优势,深挖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精准承接都市人渴望休闲康养、润心洗肺、回归自然的消费升级需求,加快推进生态康养项目建设,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从“养身、养心、养文、养德、养眼”等方面拓展康养内涵,塑造了一批汶川特色康养品牌,培育出以生态农庄、星级农家乐为核心的康养产业集群,为川渝乃至全国游客提供了适销对路的康养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汶川避暑、康养。据了解,2016年汶川游客人数达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按照年递增10%的计划,2017年旅游总收入将力争达到40亿。

  留下来,慢享受——康养汶川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大众康养旅游的新时代,旅游不再追求步履匆匆、走马观花,而是更加重视对身心的调节和放松,更加倾向于养眼、养生、养心的康养慢时尚——将身心融入到以健康养生为诉求的深度旅游中。

  经过两年多以全域康养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汶川实现了旅游产品迭代和旅游产业升级。目前,汶川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南生态,北文化”的旅游格局,全县已建设三星级以上酒店3家,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104家,各类饭店、农家乐床位数已达到6000余张,餐位数近16000余张,景区讲解人员100余人,旅游从业人数8500余人,实现了旅游通讯、旅游网络、供水供电全覆盖。旅游交通和接待能力显著提高使汶川具备了让游客停留下来的条件。以水磨、三江、漩口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游,以绵虒、龙溪、雁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大禹文化节、樱桃节等节庆为代表的乡村体验游,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汶川康养旅游产品,给了游客停留下来的理由。

  可以说,“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基本成型,“过路游”、“一日游”已经渐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将汶川作为旅游目的地,停留下来慢慢享受润心洗肺、避暑休闲、康体养生的康养深度游。

  2017年5月28日,在汶川三江举行的“康养汶川·森林颐养”沙龙上,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及相关业内人士,纷纷为汶川发展康养旅游进一步打响“康养汶川”品牌献智献策,提出了“避免康养产品同质化”,“重视藏羌民族文化、大熊猫、古建筑、珙桐4大活化石资源”,“将康养和旅游深度结合”等建设性意见。省林业厅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黎明建议汶川率先设立森林康养日、康养月,并通过系列活动,让游客静下来、留下来。

  告别行色匆匆和长途跋涉,停留下来慢慢享受,这才是汶川康养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本文图片均由张平摄)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付子娟 张平

编辑:摇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