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渡堂海:我愿架设中以之间的爱与自然之桥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孙伶俐 编辑:晓柒 2016-12-06 10:03:0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默认标题

以色列建筑大师渡堂海在特拉维夫的工作室里。(摄影 孙伶俐)

  国际在线报道(驻耶路撒冷记者 孙伶俐):提到以色列建筑大师渡堂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张家界玻璃桥,提到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海贝壳的独特造型,可能你并不陌生。他们的设计者都是来自以色列的建筑大师渡堂海教授。不过渡堂海却说他是个中国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渡堂海的工作室位于特拉维夫,工作室所在的这栋办公楼甚至周围的好几栋建筑都是他多年前设计的。他的工作室摆满了各种雕塑、设计草案和各类建筑的照片。渡堂海不仅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就连办公桌上都摆着《道德经》、《论语》等中英文对照的书籍。谈到他对中国的感情,渡堂海说他的外公外婆在一战时从俄国逃到了中国,他的母亲就是1919年在上海出生的,在上海寻找母亲故居的寻根之旅,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深情厚谊,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的感情。渡堂海说:“首先,中国拯救了我的外公外婆,给了我母亲生命,也就是给了我生命。中国是我的家。在德国,我的爷爷奶奶在二战时都被杀害了,而中国人救了我的外公外婆。所以我很感动。犹太人和中国人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的哲学思想都很像。”

  渡堂海1954年出生在耶路撒冷,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系毕业,2009年竞标成功,担任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项目总设计师。他设计的以色列馆海贝壳造型新颖独特,令人难忘。海贝壳一半是石头一半是玻璃,意味着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现代。渡堂海说:“我需要把这栋建筑设计得能反映并且尊重两个古老的国家,以色列和中国的两国关系,每个国家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加起来有一万年的历史了,所以这栋建筑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建筑的风格,它必须表达出时间、智慧、传统,我设计这栋建筑不是根据犹太文化,而是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融合了中国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共同智慧,所以这个设计是按照阴阳、太极来设计的,阴阳是二维的,但是这个建筑不是平的,而是三维的。阴阳一半是玻璃,一半是石头,石头代表过去、文化、传统、智慧,像大树的根一样,而玻璃代表未来、创新、技术,就像树顶上的枝叶一样,所以就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结合起来了。”

  自从设计了上海世博会的以色列馆,渡堂海教授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上海,开始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学生,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渡。正在读大三的屠一晟说,渡堂海教授对他们就像慈父一样,在同学们熬通宵做项目时,他常常会半夜一点钟给大家送吃的。他还经常带同学们去乡村采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设计上让同学们遵循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循规蹈矩。屠一晟说:“他是比较有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本身是一个建筑师,而且又是一个诗人,所以他希望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融入诗学还有一些艺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他比较倡导我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做自己想做的设计,并不是去遵循某些设计的规范。他对于建筑设计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所以他也希望我们在设计当中体现这一点。他也经常带我们去中国的乡村采风,把那些传统的东西重新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

图片默认标题

渡堂海位于特拉维夫的工作室充满艺术气息。(摄影 孙伶俐)

  渡堂海告诉学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积淀在每个同学的DNA之中,他让同学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感受大自然,虽然同学们不是诗人,但是每个人都写出了优美的诗句,这就是文化积淀和大自然的力量。渡堂海说:“我告诉学生应该把自己和过去和历史结合起来,然后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想法、新的哲学、新的艺术、新的时装,但是都是中国的。我看过《老子》这本书,老子说,行不言之教,我怎么能不说话就教学生呢?但是老子是2500年前说的,他非常聪明,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所以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黄山,我们听风,听雨,听水声。如果下雨了,我就告诉同学们,我们出去画雨。他们用笔画一条线,雨就画出另一条线,他们就用雨来作画,这与在画室里画画完全不同,这是非常完美的体验,这是一个新的开放和放松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非常喜欢。如果孩子们把自己和DNA里的知识结合起来,他们就能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设计,但是它是用当代语言表述的中国的东西。”

  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的成功设计让渡堂海教授在中国声誉鹊起,很多人慕名而来。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东就被以色列馆的魅力所折服,找到了渡堂海,请他为张家界大峡谷设计一座桥。经过几年的设计、实验和施工,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陈志东说:“跟渡堂海教授一接触以后,感觉到他的设计理念是崇尚自然,他最大的特点是用中国文化,用老子的思想来设计这个桥,其实他是把中华文化和犹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来设计这个桥,先进行文化设计,再进行概念设计。他首先谈了他设计这个桥的文化理念,是一个和谐的桥,是一个友谊的桥,是一个开放的桥,是一个无形的桥。他当时就跟我提出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觉得这个设计理念非常好。”

  谈到张家界玻璃桥的设计理念,渡堂海教授说,他不愿意破坏张家界的自然景观,想让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当人们走在桥上如同在云中漫步。因此这座玻璃桥既要透明,又要轻薄稳固,在高山峡谷之间不能摇晃,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老子是个智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建一座桥没问题,这是一个技术活,但是建一座桥让它消失,这是老子的哲学和中国的文化,这个很不容易。怎样让桥消失,当然是用玻璃,当你站在桥上,就看得很清楚,你就置身于天地之间。桥很大很重,我需要把它建得非常安全,同时还要很薄很薄,这样桥就会消失在白云中。桥是白色的,当白云飘过来,桥就消失了。这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桥梁,犹太人和中国人,融合了两个民族的智慧和知识,体现了老子和孔子的智慧,尊重自然、和谐、平衡,同时结合了新的科学和技术来创造。有些东西完全是新的,人们会非常高兴,这是奇妙不可思议的。”

  张家界玻璃桥向公众开放后,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渡堂海教授说,他在微博上看到有网友评论,历史上,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因为它是安全的,能防御敌人,但也是封闭的。现在,张家界玻璃桥成了中国新的象征,当代中国崇尚人与自然和谐,而张家界玻璃桥是透明的、开放的,象征着中国的开放,新中国的安全不是用武力,而是用开放和爱来获得的。

图片默认标题

渡堂海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设计草图。(摄影 孙伶俐)

图片默认标题

渡堂海的设计理念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摄影 孙伶俐)

图片默认标题

渡堂海带领学生在黄山画雨。

图片默认标题

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的海贝壳造型十分独特,运用了中国阴阳太极的哲学思想。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孙伶俐

编辑:晓柒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