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里茶道”申遗 湖南段遗产无可替代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戴科 实习生:熊颖 2016-08-23 08:36:48
时刻新闻
—分享—

“万里茶道”湖南段遗产资源点分布示意图。李博 供图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万里茶道”申报世界遗产,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

  联合申遗的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古等8省、自治区,已初步遴选出各自的遗产点,进入专家考察阶段;年底将编制完整文本,上报国家文物局;力争2017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沿‘万里茶道’,打通中蒙俄,湖南正好对接‘一带一路’。”省内申遗专家组认为,湖南段(安化至临湘)采取“遗产走廊”的保护模式,可打造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线路。

  “万里茶道”申遗,

  湖南段遗产起重要支撑作用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特别指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17世纪至20世纪初,“万里茶道”以茶叶贸易为主线,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这条“世纪动脉”对蒙古、俄罗斯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年11月,国内8省、自治区代表齐聚武夷山,共同商定“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的“万里茶道”,先是福建、江西的茶叶,由晋商北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再由俄商远销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国;后受太平天国起义影响,闽赣茶受阻,两湖茶兴起,安化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北运恰克图。

  “万里茶道”开始是红茶占多,后来黑茶当家。由于地域、功能不同,各省份文物遗产也有差异。作为红茶、黑茶主产地,湖南段遗产无可替代。据专家考察,地域相对闭塞的安化,保存了大量古茶树、古茶园、古茶道和黑毛茶加工厂,是“万里茶道”申遗的重要支点。

  安化境内的高马二溪,仍保留着至少150年以上的古茶树群落;云台山、芙蓉山的古茶园,采茶从未间断。沿鹞子尖古茶道,石桥、茶亭、捐碑、禁碑等文物遗产众多。石板路上的石棋盘,为当年茶贩商贾对弈取乐所刻;诗碑留下清代名臣陶澍的诗句:“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谁知盘中茶,多有户上血”,字里行间透露出茶事的艰辛。

  在安化第一茶厂,清代制作红茶和黑茶的飘筛车间、储存茶叶的百年木仓一直在使用,整体保存完好,活态传承了手工制茶技艺,弥足珍贵。这里生产的“湖红”,曾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岳阳临湘聂市老街,遗留下来的晋商茶行,多呈前铺后宅格局;“复泰川记·贡砖”标贴、运送茶叶的鸡公车、制茶时发发酵及灭火用的铜杆水枪等文物遗产,见证了当时茶市的繁盛。

  保护文化线路遗产,

  可借鉴“遗产廊道”成功模式

  据专家考证,“万里茶道”湖南段起于资水的苏溪关,沿安化、桃江、益阳老城、湘阴、岳阳老城,出城陵矶至长江省界以及黄盖湖附近,长约420公里。

  省文物局的文物调查表明,安化至临湘一线及周边,与“万里茶道”相关的遗产资源点有145处,已从中筛选10处,上报设在武汉的“万里茶道”8省、自治区联合申遗办。

  作为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湖南段点多、线长,保护与管理难度大,要求也更高。省申遗专家组专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颂华称,借助此次申遗的契机,湖南可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新台阶。“万里茶道”申遗,我们不仅为了一块金字招牌,提升民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更重要、更可贵。

  省申遗专家组专家、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博介绍,作为世界遗产新类型,文化线路非点状、单个的静态遗产,而是呈线状、群体的动态遗产,因而具有更高的遗产、考古和旅游价值。

  “万里茶道”申遗,凸显了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湖南段沿安化至临湘,茶山、茶行、茶碑、古道、风雨桥、关隘、仓库、码头、会馆等相关文化遗产都有留存,看似散落各地,实则成线成带。这种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对湖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借鉴“遗产廊道”的成功模式。

  李博认为,湖南段打造“遗产廊道”,以“茶叶”的特定历史动态、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相关遗产单体串联成廊道遗产区,形成面状保护,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抢抓‘万里茶道’申遗机遇,沿线地区在保护遗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遗产,可望捧上‘金饭碗’。”李博称,世界遗产要用世界的标准来保护,“遗产廊道”建设需要整体规划,依靠具有世界水准的专家来做,才能打造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线路。

  ■专家谈

  文物需要合理利用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刘颂华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稀文化资源,文物价值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

  根据对“万里茶道”湖南段不可移动文物的初步调查,湖南段文物资源总量较多,其中有一些利用得很好的文物,如安化的百年木仓。这些文物建筑因文物所有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强而保存得很好,并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功能也从未发生变化。但湖南段文物的总体保存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物整体利用率也偏低。

  文物本身具有通过合理利用展示其价值的客观需要。在保证文物安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秉承文物事业的公益属性,鼓励和普及文物的合理利用,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文物的合理利用最终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作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途经国内8个省与自治区。迥异的南北气候和自然环境、显著的文化差异,在“万里茶道”现存文物上都有明显体现。对文物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对文物价值深入持续进行研究,因地制宜地对现存文物进行合理利用,主动给公众提供多种接近和参与文物保护、文物鉴赏的渠道,激发公众切身认同文物内在价值、自觉爱护文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的情感,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戴科 实习生:熊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